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國際數據隱私日

109/01/28 瀏覽次數 1469
1月28日 國際數據隱私日1月28日 國際數據隱私日
 
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的報告,近年來大數據應用在商業分析上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正以極快的速度增長,以2018年而言,相關的收入已達到1,891億美元,顯示大數據分析在現代社會的經濟議題上所扮演的重要性。然而,伴隨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卻是令人無法忽視的個人隱私風險提昇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不論是上網購物、使用衛星定位、瀏覽網頁或是享受醫療服務等,都有可能在網路或資料庫中留下足跡,而個人資訊也悄悄地成為大數據中的一筆資料了,更可怕的是,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個人隱私被他人閱覽、利用甚至監控。
 
據此議題,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於1981年1月28日簽署了數據保護公約(即108號公約),其主要目標為「改善使用新通訊技術而產生的隱私問題」。此約至今仍是相關領域中唯一的國際公約,於2006年發起國更將這天定為「數據保護日」(Data Protection Day),歐洲以外國家則稱其為「國際數據隱私日(Data Privacy Day)」。為響應這個特殊的日子,各國政府與相關組織每年皆會舉辦與個人數據保護相關之活動,其重點傳播對象為教育工作者和學生。
 
臺灣許多組織與科技公司會在每年的1月28日前後舉辦資訊安全講座,教導民眾使用網路時,該如何保障自身的隱私及資訊的安全。臺灣人權促進會也整理了國內外重大的個人數據保護議題供民眾參閱。這些議題涵蓋層面廣,大至國際法的頒布,小則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
 
行政院資安處為了擴大資安防護管理範疇、增進全國的資訊安全,於2017年訂定了《資通安全管理法》法案,並於2019年元旦正式實施。《資安法》將資訊安全規範對象從公務機關擴大至特定的非公務機關,如金融業、醫院、中華郵政、國家衛生研究院等單位,要求他們須提出「資通安全維護計畫」,並導入資訊安全系統。若發生資訊外洩或有損害資安之情事時,也須主動通報、分享相關資訊。 然而,2017年立法院又提出《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修正草案,希望給予警方在偵辦案件時可以不經民眾同意即調取他們通信紀錄的權限,因而被外界質疑有侵害人民隱私、恣意擴大檢警權力之嫌,此案引發了諸多爭議,因此至今尚未能排入立法院議程進行審查。
 
有侵害人民隱私疑慮之全國性改革除了上述的《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修正草案外,內政部擬將現行紙本身分證換發為晶片身分證也已研究規劃多年,雖然內政部表示晶片卡只會結合自然人憑證,也會修法規範晶片的用途、存取內容與使用時機,但晶片卡的潛在功能多元,未來是否會連接到更多個人的信息或擴增用途目前仍不得而知,且國際上晶片資訊遭竊取的案例屢見不鮮,因此是否全面改用晶片身分證仍有許多待討論之處。
 
此外,與我們健康息息相關的「健保資料庫」的數據利用也一直是各界爭論不休的議題:健保資料庫確可提供國內研究者相當完整且龐大的國人健康數據資料,惟其爭議在於,健保署在未經納保人同意的情況下,就讓民眾「被」成為研究的對象,嚴重侵害了資訊自主權。另外,目前逐漸崛起的人臉、指紋辨識系統等,也都是值得關注的個人數據議題。這些議題皆牽涉甚至早已融入至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見個人數據隱私保護的重要性和其普及性。 

參考資料
1. Council of Europe
2. 臺灣人權促進會
3. IDC Forecasts Revenues for Big Data and Business Analytics Solutions Will Reach $189.1 Billion This Year with Double-Digit Annual Growth Through 2022 
4. Modernisation of the Data Protection “Convention 108” 
5. 28 January - Data protection day 
6. 資通安全管理法
 
創用 CC 授權條款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 授權.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 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閱讀授權標章授權條款法律文字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