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腦與行為的關係
101/11/30
瀏覽次數
6229
洪蘭
|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兒主張「我思故我在」,認為「我」的存在必定獨立於肉體,是主觀的心靈、是思維的產物。然而,從現代的腦神經科學研究來說,他的「心物二元論」卻是錯誤的。思考不獨立於肉體存在,腦作用與行為舉止也不可分割。當大腦產生病變時,人的心智隨之改變,行為也就不一樣了。大腦會不停的因為外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內在神經連結。因為這種可塑性,使得我們的腦部無時無刻進行著領土爭奪戰。如果身體某個功能停止運作了,那麼它原本所占有的腦領域就會被其他功能搶走,這就是「用進廢退」的大腦結構。正因為大腦可以因為需求而改變神經迴路,這種「可塑性」就是教育的意義。請見洪蘭教授如何能將腦科學研究應用於教育,使「教」、「學」配合大腦的發展而事半功倍?這位全省走透透的「傳『教』士」將為您揭露!
心物二元論(3)
笛卡兒(6)
行為(6)
推薦文章
113/08/30
鋰電池回收商機大,臺灣做好準備了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16
石虎路殺只是個案?餵養流浪犬貓竟可能加速石虎滅亡?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