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改變,從老師開始–簡志祥串聯知識與生活
102/07/23
瀏覽次數
11252
吳美枝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興趣與工作結合,將如何豐盛生命?「阿簡生物筆記」格主簡志祥做了最好的示範。10年前,為了記錄自己的教學,簡志祥建立部落格-阿簡生物筆記,至今已累積近兩千篇的文章。2006年,「阿簡生物筆記」以「深入淺出、寓教於樂、題材多元、長期深耕」榮獲年度最佳教育應用部落格首獎,簡志祥笑說:「教學是興趣,會希望慢慢加強自己的能力,所以越做越投入、越做越喜歡!」
分享知識
從小就喜歡窩在圖書館的簡志祥說他的生物知識其實沒特別突出,因為自己對什麼都有興趣,涉獵很廣。「譬如偵探小說、科學類的書都看。現在還有個習慣,會走到以前沒去過的書櫃前,拿幾本以前不會看的書,借回家,翻一翻。」簡志祥語帶興奮地說:「前陣子就走到歷史類的書架,抽出一本關於唐代歷史的書,內容有科學發展以及中國跟西方的文化交流,赫然發現以前找不到的答案,會在我過去不會看的書裡面找到!」
從書本認識世界固然有趣,但當知識展示於眼前,簡志祥說會有一種衝擊!「高三,有次跟老師去東眼山,那是我學『生物』的轉捩點。之前在課本看過土馬鬃的圖片,從文字說明也『知道』土馬鬃很小,但是看到本尊時,還是很驚奇,原來是這麼的『小』!明明知道土馬鬃很小,但為何看到時還是這麼驚奇呢?能實際看到書本裡的生物讓我很感動,而且,思考自己為何這麼震驚,是很有趣的事。」除了知識與現實的落差帶來的衝擊,簡志祥也感受到「分享知識」的美妙。「那次有解說員隨行。當下覺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告訴別人,這件事很棒,因此有了去當解說員的想法。」
給未來的自己看
「分享知識」的種子自此落在簡志祥心中。後來,他進臺師大生物系,先後去當了臺北市立動物園、墾丁國家公園的解說志工。畢業後,「阿簡生物筆記」部落格也慢慢萌芽。「每年畢業去實習的學長姊們,通常會在特定BBS站分享經驗。因為每年有新分享進來,舊的分享就被掩蓋,不會延續下去。所以,我決定成立『生物教師討論版』,除了彙整歷屆學長姊的分享,也加入自己的東西,譬如教學心得,還有未來教學計畫。這樣就可每年回顧去年的教學紀錄,等於是給未來的自己看。」
當「生物教師討論版」累積一些內容後,簡志祥決定換一個平台,於2004年成立「阿簡生物筆記」。「除了將『生物教師討論版』中自己的部分移過來,並延續教學心得紀錄、未來教學計畫,同時也會寫一些備課資料。後來發現只是資料羅列沒意思,就開始加油添醋,加一些資訊進去,讓它變得像一個完整故事。結果,大家的迴響不錯,也激勵我持續用自己的方法添加內容,一方面自己將來可以用,另一方面我的學生也可以在這裡吸收一些東西。畢竟課堂時間有限,無法教授所有知識。因此,到最後,我的部落格除了備課資料,也包含了我感興趣的東西。」
經過一段時間的默默耕耘,「阿簡生物筆記」慢慢累積了一些讀者、粉絲,簡志祥因而成為頗具人氣的部落客,還受邀為《科學月刊》撰寫科普文章。他笑說:「不過我寫了1年就放棄了,因為寫文章要比較正經,不能出現嘻嘻哈哈的文字,實在很難適應!」不喜歡一本正經的他,對教學卻很有見地。「生物教學,無論是『教』或『學』,最重要的是:系統。」
「現在課本的安排是把生物依照功能分開來講,譬如心臟歸心臟、肺臟歸肺臟。但是,生物是個整體,所以到最後要把分開來的東西組回去,才能學好整個架構。」簡志祥說:「譬如光合作用和消化各在不同章節,必須把這些內容組合起來,去看見整體。再譬如說,動物跟植物的關係,植物經由光合作用產生一些養分,動物可以用,動物排出來的廢物,植物也可以用,它是一個系統性的關係。而學習生物,系統性地去了解,真的很重要。」
一切都在生活之中
曾經歷過書本知識在現實中體現的衝擊,簡志祥也慢慢養成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知識的習慣。「某次吃飯,不經意折斷竹筷,心想,不會吧,免洗竹筷也能看見輸送養分的維管束?」書本所學再度和真實世界連在一起,簡志祥興奮地把竹筷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赫然發現裡面有猴子臉!「那些猴子臉,就是大家熟悉卻未必注意過的維管束。它們散布在整個竹筷,稱之為「散生」。散生的維管束是單子葉植物的特徵。」不料,這篇單純的分享文章,竟衍生出連串的荒謬事件!
「一開始是有個宗教團體,拿我的圖片去作簡報,說不要用竹筷,因為竹筷有猴子臉,會累積毒素。接著,有記者拿我的圖片去問某教授為何有猴子臉,那位教授竟說這些洞是鹽酸腐蝕造成的。再來,某公家機關也拿我的圖片作成『少用竹筷』的宣導海報。最後,恐慌效應竟然延燒到大陸!說什麼一根竹筷藏有千萬猴毒!」簡志祥發現事態的嚴重性,決定出面抗議澄清。「我覺得不能拿這種科學的東西加油添醋去嚇人家。」簡志祥感慨地說:「我們絕大部分的人都學過維管束,只是大家都忘記了。」
「大部分的人都以為我們學的東西跟生活是脫離的、沒關係的,而我們也不自覺用一道牆把現實和書本隔開來。」經歷了「猴子臉」事件,簡志祥也加深了要將生活和生物連結的想法。因此,從生活中汲取知識的例子在「阿簡生物筆記」中比比皆是。然而,簡志祥說,所有的學習,最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我自己也會忘掉很多學過的知識。忘記其實沒關係,但至少要能看出它怪怪的,然後去查資料,有能力告訴自己真正的答案是什麼。也就是要有懷疑精神、有能力去辯證。」
教學分享,心態歸零
「阿簡生物筆記」做出口碑後,自然匯聚一股力量,當簡志祥發起「生物趴辣客」的活動,很快就獲得網友的支持。「全台國中生物老師約三千人,目前參加趴辣客有近三百人。」簡志祥說:「每次聚會,大家會帶自己的教學經驗或心得來分享。如果沒有這些分享,就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教學,自己可能陷入自滿而不自知。」從「分享知識」到「分享教學」,簡志祥期許自己日益精進,他說:「我會跟過去的自己比。」
「以前覺得學生怎麼都學不會,很氣。這幾年,自己開始學一些新的東西,包括樂理、歷史、電子。當我把自己心態歸零時,就會知道,原來『不懂』是這種感覺,也會發現學生的困難點在哪,進而知道學生不懂,原因可能是老師的教法。我會嘗試用別的方法來教學,並用多元評量方式去激發學生的潛能,帶領他們去完成一個作業,讓他們從中學到完成一件事的能力。」原來,心態歸零,不僅能吸收新知,也能找到授業、解惑的最佳方式,而也唯有如此,才能看見生活中的知識俯拾即是。
維管束(4)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3/24
讓每個家庭成員都安全 行動不便者的防災關鍵策略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2/26
Wi-Fi 不只能用來上網?看它如何成為居家照護與入侵者偵測的幕後功臣——專訪謝宏昀教授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08
當 AI 晶片全面進攻終端裝置,產業有哪些挑戰與應用?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從歷史中挖掘未來:綠豆的基因祕密與氣候生存法則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