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黑夜的精靈–螢光體
92/07/10
瀏覽次數
16121
高逢時
|
道爾科技
螢光體
簡單地說,螢光體就是經過激發源激發之後,能放出螢光的一種物質。當螢光體受紫外光激發,部分的紫外光會被螢光體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則被螢光體吸收、轉變為螢光放射,或是以晶格振動等方式,將吸收的能量轉為熱能消耗。
激發與放射
所謂的「激發」,是指在螢光體上加上一些能量,讓螢光體內的電子從基態獲得足夠的能量,躍遷到較高能量的激發態。位於激發態的電子,因為具有較高的能量,通常不太穩定,有放出能量、回到較低能態的趨勢。這種高能量電子放出能量的過程,稱為「緩解」。
電子從激發態返回基態的緩解過程有兩種,一種是所謂的「輻射緩解」;另一種則是「非輻射緩解」。輻射緩解的過程,就是當電子從激發態返回基態時,放出的能量是以電磁輻射的方式呈現。如果輻射緩解放出的電磁輻射是可見光,例如演唱會用的螢光棒,放出紅色、藍色或綠色的可見光,我們的肉眼就可以看見。至於非輻射緩解的過程,電子從激發態回到基態,所放出的能量是以「熱」的方式消耗掉,例如晶格振動等,而不放出電磁輻射,這種緩解過程不會產生螢光。
化學發光
演唱會中使用的螢光棒,是利用化學發光的原理,利用化學反應產生的能量來激發螢光體。一般的螢光棒,外層是由塑膠製成,裏面套著一根密封玻璃管;塑膠管與玻璃管之間填充著苯基草酸酯,與玻璃管內的過氧化氫(H
2
O
2
)隔開。當我們將裏面的玻璃管折斷後,管內的過氧化氫會釋放出來,與苯基草酸酯混合、產生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CO
2
)雙體中間物。當二氧化碳雙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時,會放出能量,激發螢光棒內的螢光體、讓螢光體發光。除了用在演唱會、晚會等等活動,帶動氣氛,由於螢光棒發光不會產生火花,而且易於攜帶,在礦坑或是密閉空間、以及具有可燃氣體的危險場所,螢光棒是非常重要的照明工具。
上轉換
通常我們以高能量的光束激發螢光體,螢光體放射出來的螢光的能量會比激發光能量低、波長會較長。例如,當我們用波長254奈米的紫外光激發螢光體,螢光體內的電子吸收激發能量後,會躍遷到高能量的激發態,經過一連串的非輻射緩解過程,電子會釋放部分能量、下降到另一個能量較低的激發態,最後放出紅光返回基態。紅光的能量比紫外光低、波長比紫外光長。螢光體因為經過一些非輻射緩解的過程,所以放出的光能量會比原來吸收的能量低。
所有螢光體放出的螢光,能量一定會比原來吸收的能量低?波長一定會比激發光波長長嗎?答案是不一定。其實,有一種很有趣的物質,它可以放出能量比激發光高、波長比激發光短的螢光。這種現象我們把它叫做「上轉換」。
當我們用能量一萬波數的紅外光來激發這類螢光體,基態電子會吸收激發光的能量躍遷到激發態E
1
,如果電子不會立刻釋放出所吸收的能量,也就是說位於E
1
能態的生命期夠久,當電子再吸收來自激發光的能量,會繼續往更高能量的E
2
能態躍遷。經過兩次吸收,此時電子具有二萬波數的能量,是激發光能量的兩倍。當位於E
2
能態的電子釋放能量返回基態,會放出波長是原本紅外光的一半的綠色螢光。利用這種原理,我們可以藉由觀察螢光體的綠色螢光,來偵測肉眼無法看見的紅外光。
有機螢光體
我們可以把螢光體分成有機螢光體及無機螢光體兩類。很多的有機分子,本身就具有放射螢光的能力。
近年來大眾對平面顯示器的需求日益增加。值得一提的是,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公司,開發一種可繞曲性有機發光元件(FOLED)顯示器技術,將螢光體塗布在塑膠或是金屬薄片上,做成薄片型的顯示幕。由於這類顯示器使用的是具有繞曲性的材質,相較於其他以玻璃為基材的平面顯示器,不但重量輕,而且耐用、不易碎裂,可以用在飛機或是汽車擋風玻璃上、顯示相關資訊;如果應用在筆記型電腦上,可以大幅減輕顯示幕的重量。最特別的是,這種顯示幕可以任意捲曲成各種形狀,這種極具特色的顯示器產品,未來應該會有相當的市場規模。
無機螢光體
無機螢光體,顧名思義,就是組成的成分內包含無機分子。無機螢光體通常是由主體化合物、及活化劑組成;主體化合物本身通常不會發光,而是靠活化劑活化之後才會發光。另外,也有一些化合物,不需要藉活化劑的幫助、自己就能發光。這類螢光體我們叫做「自身活化螢光體」。
無機螢光體的一項優點,就是可以精確地控制主體化合物與活化劑的比例。利用活化劑含量的改變,我們可以改變螢光發光的亮度,甚至發光的光色。另外,有些時候,只要非常少量的活化劑,就能整個地改變主體化合物,讓主體化合物從不能發光,變得能夠放射明亮的螢光。除此之外,如果我們改變主體化合物的組成,螢光發光的光色也會改變。
同一種螢光體,不一定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激發方法來激發。例如,可以用紫外光激發放光的螢光體,在高壓電子束的激發下,就不一定能發光;即使能激發放光,可能發光效率很差(也可能更好),或是光色與紫外光激發時不同。
螢光體的用途十分廣泛,舉凡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日光燈管、演唱會螢光棒、電視機到新穎平面顯示器,甚至生物科技,都不能缺少它。螢光體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儼然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其中有三種重要的螢光體:照明用螢光體、顯視器用螢光體和生物螢光體。
照明用螢光體
日光燈管能夠發光,是利用燈管內的汞原子激發管內的螢光體放光。一般日光燈的燈管內,會填充一些水銀,當汞原子被激發再返回基態時,會發出紫外光;其中有大約85%是波長254奈米的紫外光,12%是185奈米的紫外光,其他大約3%則是長波長紫外光和可見光(例如365奈米、405奈米、546奈米等等)。
燈管內的汞原子放出的紫外光,會照射並激發管內的螢光體、讓螢光體發光。我們可以藉由塗布不同的螢光體,改變燈管放出的光的顏色;例如,如果我們想要得到像日光一樣的白色光,我們可以將紅、藍、綠等三種顏色的螢光體,依適當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白色光。日光燈幾乎是每個人每天都必須用到的照明工具,而螢光體是日光燈發光最重要的關鍵,也因此螢光體顯得特別重要。但是,國內目前從事相關螢光體研發的工作相當有限,幾乎所有的螢光體都必須從國外購買。
顯示器用螢光體
顯示器是現代生活的資訊媒介。不但可以用來傳遞資訊、娛樂、甚至還有軍事用途,例如雷達。顯示器發出的各種光色,其實就是利用螢光體發出的色光混光而來,液晶顯示器的背光源,也是利用螢光體發光;因此,螢光體是顯示器的關鍵材料之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於各種顯示器的原理不同,對螢光體性質的要求也不同;舉例來說,電視機映像管用的螢光體,必須能夠承受高壓電子束的衝擊,並且具有良好的發光效率;新一代的電漿顯示器用螢光體,必須能夠在真空紫外光激發下發光;而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用的螢光體,則必須能通電流激發。另外,像是場發射式顯示器,為了避免在低壓時電荷堆集在螢光體表面,除了在絕緣的螢光體上加一層導電層,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使用導電性螢光體。
顯示器產業通常會隨著螢光體的發現或改良而有新的進展,例如,彩色電視機能夠出現在民生市場,成為人們最重要的資訊及娛樂媒介之一,就是因為開發出新穎高發光效率的紅光螢光體。科學家曾經預測,彩色電視機要能夠呈現足夠的亮度,就必須使用放光波長在610奈米附近的紅光螢光體。
對顯示器而言,螢光體如同顯示器的靈魂,要在生產技術、品質,尤其是新穎顯示器的開發上領先世界各國,關鍵螢光體的研發顯得非常迫切,且確有其必要性。面對未來顯示器的發展,我們可以說,誰掌握了螢光體的關鍵技術,就能主導顯示器產業的發展。隨之而來的,將是極大的商業利益。
國內學術界從事螢光體研究的不多,尤其是新穎螢光體的研發。以無機螢光體來說,要從數以萬計,甚至上百萬的化合物中找出可能的主體化合物,再與不同的活化劑搭配,產生明亮的螢光,如同大海撈針一般。目前螢光體理論還不完整,選擇主體化合物與活化劑,只能靠化學家或材料學家多年累積的經驗,與不斷的努力。
生物螢光體
子宮頸癌整合式篩檢
子宮頸癌是我國婦女健康的殺手之一,其實,只要早期檢出、儘早治療,子宮頸癌仍然有相當大的治癒希望。由於癌症初期,低度病變細胞沒有脫落、或是不會脫落,容易造成患者傳統抹片檢查偽陰性的健康假象,因而造成病患延誤就醫,甚至失去寶貴生命。
一九九八年底,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核准「子宮頸癌螢光檢測」,零期癌或癌前病變細胞可以提早檢出。配合傳統抹片檢查,子宮頸癌的檢出率可以從原先40~60% ,提升至90%,對婦女健康提供更高的保障。子宮頸癌螢光檢測相當容易,醫師先在受檢者的子宮頸及周圍塗抹稀醋酸,病變細胞會與稀醋酸產生白化反應;再利用特製的螢光棒發出的藍白螢光照射,病變區域會呈現不透明白斑,只要兩分鐘內就可以完成檢查,可以在罹病最初期檢出。目前,許多的醫療院所都在積極推廣這種靈敏度極高的檢測法。
光動力療法
利用感光物質或螢光體及光照射來治療疾病,就稱為光動力療法。臨床實驗發現,腫瘤細胞可能因為代謝機能異常,或是因為細胞核比正常細胞核大,會比正常細胞累積較多的感光劑,在光的照射下,如雷射光照射,感光劑會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一種有毒物質,造成細胞毒性,讓癌細胞機能發生變化甚至壞死,因而達到殺死癌症細胞的目的。
光動力療法的最大優點,就是它能夠選擇性地殺死腫瘤細胞,而不傷害到周圍的正常組織。傳統的口腔癌必須用組織病理切片檢查,通常發現的時間已經很晚。國內口腔癌患者很多都是屬於第三、四期的晚期病患,術後五年存活率大約只有三成,是第一、二期的一半。臺大醫院光電生物醫學中心陳進庭副教授,正在開發一套口腔癌光動力療法。先將一種感光物質塗抹在口腔黏膜上,經藍光照射後,病變區域內的光感物質會發出紅色螢光,幫助醫師診斷癌症細胞。一旦發現病變區域,再以紅光照射,光感物質會造成細胞毒性,讓細胞壞死。未來經過臨床實驗及衛生署核准,光感物質價格降低,這套口腔癌光動力療法,將對口腔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螢光生物晶片
生物晶片是生物科技研究最有效率的工具之一。因為它可以同時間、大量地進行與生物體有關的生化實驗。我們開發了一套新穎的螢光生物晶片系統,運用螢光阻斷技術,利用具螢光標籤的螢光阻斷分子,對DNA進行選擇性結合並阻斷。螢光阻斷分子是我們特別設計的一種螢光體,它可以跟特定的DNA片段結合。當螢光阻斷分子與特定的DNA片段結合之後,螢光會發生可觀測的變化。這種具選擇性的變化,可以顯示特定的 DNA 片段的存在。未來的應用包括:DNA 診斷或修復、基因解碼、疾病篩檢、新藥開發、遺傳病學研究等。
螢光體是用途廣泛的重要物質,除了學術研究範疇之外,更具有極高的商業潛力。亞洲的日、韓及中國大陸,不但已有自製螢光體的能力,更不斷投入新穎螢光體的開發。目前國內螢光體的相關研究相當缺乏,有待政府、學界及產業界積極投入。隨著各種螢光應用的不斷開發,我們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結合奈米的螢光體技術,將對光電及生物科技產業帶來重大的影響。螢光技術在未來的幾年內,將成為重要的材料技術之一。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3年7月,367期,64 ~ 69頁
螢火蟲(5)
紫外(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03
身體、心理還是基因?科學與同性戀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09/27
在炎熱的臺灣飼養雞豬牛,獲取蛋肉乳也不忘動物福祉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5
用綠豆殼突破貓的絕症——貓傳染性腹膜炎的新可能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