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不願面對的海洋真相-談魚類的消失及復育
103/12/26
瀏覽次數
151882
邵廣昭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全球漁業資源的枯竭及魚種多樣性的減少已是不得不去面對的真相,但究竟是過度捕撈、棲地破壞、污染、入侵種,抑或是氣候變遷才是元凶,則是另一個大家心知肚明但卻不願去承認的事實。至於要如何復育漁源,當然應先加強科學的調查研究,建置長期可信及開放的資料庫,了解資源變遷的原因,方能制訂正確有效的漁業管理措施。但目前看來已是緩不濟急,時不我予。決策者通常不會採納「預防原則」,而改採「開放捕撈,但嚴加管理」的高風險政策,到最後仍會因為濫捕失控而使資源完全枯竭。「限漁」或劃設「海洋保護區」應是最簡單、經濟、有效的方法,但卻因怕影響漁民的生計而不易推動。此外,民眾海洋保育觀念的落後、守法精神不足、不當的補貼政策、以及未能確實取締違法捕撈,均會使漁民對政府失去信心,也不願意去配合守法,這些應都是目前臺灣漁業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看來只有呼籲由消費者自己覺醒,共同來推動「海鮮指南」,大家從日常生活中去買對魚、吃對魚,才能年年有魚。
漁業(10)
過漁(11)
推薦文章
114/05/15
眼見為憑?破解 AI 假照片的關鍵線索
吳孟倫
|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儲存書籤
114/05/16
為什麼偏偏是你中招?你是網路詐騙犯眼中的「完美受害者」嗎?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曬傷的秘密 :同量曝曬, 為何「慢慢曬」比「快速曬」更易致癌?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