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不僅僅是蟲:昆蟲機師的完美著陸
99/05/06
瀏覽次數
19581
楊恩誠
|
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陳宏源
|
臺灣大學昆蟲學系
目前飛行器的降落須依循既定路線對準跑道,並適時降低高度(國際規定下滑坡道在 3o 至 6o 之間),無風時降落不難,有側風與上下陣風時,困難度則大為提高,甚至有危險性。
飛機多是固定翼,機翼僅提供升力,不負責提供推力,直升機的旋翼則兼負二責。然而在自然界中,昆蟲之翼又比直升機的旋翼更複雜而有用,有太多奇妙的現象是當今科技仍無法達成的。在所有會飛行的動物中,不管是昆蟲、鳥類或哺乳類,很少出現因為著陸而造成傷亡的例子。
昆蟲的體積小,且輕巧靈活,甚至可以降落在垂直的表面上。以蒼蠅為例,一旦起飛,可在 0.15 秒內加速至每小時 10 公里的速度。牠的飛行技術尤其驚人,在飛行時轉向的角速度可達每秒 6 個旋轉,即 2,160 度。
蒼蠅能在有限的空間穿梭自如,還可以垂直上下飛行,甚至倒退飛行,即使因撞到障礙物而突然失速,也可以在幾毫秒內恢復飛行。牠還可以隨時起飛或降落,且不管在哪種表面上,每次降落都能輕巧地達成零著地速度。
雖然人類的航太科技已經相當成熟,但與昆蟲相比,仍然落後許多。昆蟲既沒有雷達偵測,也沒有 GPS 系統,無法預知著陸的情況,更不可能掛載大型電腦,或借助其他昆蟲幫忙導航。就視覺系統與人類相比,昆蟲的複眼無法聚焦,也不能轉動,牠們是如何達成完美的著陸呢?
據研究,昆蟲飛行時靠的是全身上下大量的感受器,而感受器中最重要的就是複眼。昆蟲的複眼負責接收視覺訊息,由許多小眼所組成,每個小眼能偵測 1 ~ 2 度視角內光線的變化。相鄰的小眼共同組成偵測光線移動的基本單位,以 6 個小眼為一組,可感受飛行中所產生的光影流(optical flow or optic flow)的局部向量,並以這訊息判斷從飛行到著陸的各種參數。
所謂光影流,就是生物體在運動時,視覺範圍內所有可見物體的移動方向。譬如我們筆直前進,所有的物體都會從我們的視覺中心往外擴散,物體產生的局部向量都指向離開視覺中心的方向。同理,當我們往上運動時,在我們的視野內,光影流的局部向量都是往下的。昆蟲就是利用光影流的資訊,調整降落時的飛行速度、俯角,以及伸足觸地的時機,並得以安全著陸。
降落的導航
在 1950 年,吉布遜(Gibson)提出明亮的光影流可做為飛行器降落的參考數據。但研究人員發現早在 3 億年前,有翅昆蟲出現在地球上時,飛行昆蟲可能就已利用光影流做為飛行降落的參考了。由於昆蟲的複眼無法移動或轉向,因此昆蟲靠著本身的移動來產生光影流,不同的飛行速度、模式就產生不同種類的光影流。以下以蜜蜂為例,說明它們如何利用光影流展現完美的降落。
蜜蜂降落不需要跑道,就能從空中直接安全著陸。不論在花朵或蜂箱旁邊,從來沒有見過蜜蜂著陸失事。研究發現,在降落時,蜜蜂視覺系統接收朝向特定方向移動的光影流,而這光影流可以分為水平分向及垂直分向,光影流的速度就代表蜜蜂降落時的水平向前的速度,以及垂直向下降的速度。因此蜜蜂利用光影流的速度就可得知本身的飛行速度。
若把水平速度除以垂直速度,取反正切函數,就可以得到蜜蜂降落時下降的角度,以這方法可以得到不同時間點的水平速度、垂直速度,以及下降的角度。經由統計分析,由這 3 個參數可以得到下列3個有趣的發現。
(1)蜜蜂降落的水平速度(Vf)與高度成線性關係。
水平速度約為飛行高度的 4.21 倍。且當高度下降時,水平速度也減緩,當觸及地面時,水平速度遞減為 0。因此蜜蜂在降落時,不需要跑道,只需要一小塊穩定的降落點即可。
(2)蜜蜂降落的垂直速度(Vd)也與高度成線性關係。
垂直往下降的速度是當時高度的 4.28 倍,這表示當高度下降時,蜜蜂往下的速度也降低,往下的動量也減弱,因此在觸及地表時,所承受的力道也可以隨著減輕,不會造成與地表的激烈碰撞。
(3)當蜜蜂在特定高度飛行時,地表的影像反射到複眼所產生光影流的俯角是
θ
= −tan
−1
(Vd/Vf)。
由於水平及垂直速度與高度成線性關係,因此蜜蜂在降落時,會維持光影流的角速度約為每秒 500 度。固定光影流的角速度,是蜜蜂降落時的重要依據,牠不需要知道飛行的高度及下降的速度,只需要控制向前的速度,調整光影流的方向及速度。如此一來,高度及下降的速度會隨著向前的速度遞減,在觸及地面時的水平及垂直速度降為 0,得以安全地降落在地表上。
但某些時候,昆蟲可能需要加強控制降落的穩定性,或需要降落在柔軟或有彈性的表面,因此有時當水平速度、垂直速度已經等於 0 了,蜜蜂仍未觸及地表,這時蜜蜂就需利用重力加強著地的力道。
光影流除了可以做為昆蟲平緩降落的依據之外,也能幫助昆蟲閃避障礙物、防止碰撞、偵測本體旋轉方向、鎖定飛行的中心軌道、入巢、編隊飛行,或增強在雜亂背景環境狀況下的飛行判斷,例如強風或被雨滴擊中,在飛行時的控制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展現降落姿勢的訊號
昆蟲在飛行時會即時產生相對的光影流,光影流的速度取決於昆蟲的飛行速度,光影的大小則取決於物體與昆蟲之間的距離。當昆蟲降落,迫近地面時,會展現特定的降落姿勢。以蒼蠅為例,首先翅膀的拍動模式會改變,然後把前足高舉,當前足觸及降落面時,中足同時也往降落面方向施力,前、中足都抓穩後,後足才往降落平面伸直,最後6隻腳都成功地接觸降落面,完成降落。
早在 1960 年,固特曼(Goodman)等人就已提出一系列降落姿勢的研究。研究中指出,昆蟲的降落姿勢是一種固定的行為模式,當視覺訊息滿足某些條件,物體產生的光影投射在昆蟲複眼上的範圍變大,或光影流擴大的速度達到某種程度時,就可引發昆蟲降落的行為。因此當物體與昆蟲之間距離縮短,或物體迅速膨大時,都可引發昆蟲探足降落。此外,在越接近地表或降落面時,所接受到的反射光範圍越小,光強度也隨著下降,這背景亮度下降也可引發昆蟲的降落行為。
降落行為的引發與複眼視覺系統有直接的關係,把昆蟲的觸角移除或遮蔽單眼,都對降落行為的進行沒有太大的影響。但若把昆蟲的複眼遮蔽,則不管是距離、物體大小,或是光亮度的改變,都無法引發探足的降落行為,顯示昆蟲是利用複眼所接收到的光影或光影流來調控降落姿勢,因此在降落時不會造成體壁與降落面的碰撞。
蒼蠅飛行的控制僅由數百個神經元來執行,這只占蒼蠅腦中大約 34 萬個神經細胞的一小部分。只用這幾百個神經元,蒼蠅似乎無法在飛行時執行與人造飛行器相同的龐大精密計算,以及即時解出所有與飛行有關的微分方程式,但蒼蠅在飛行上的表現,卻幾乎沒有任何人造飛行器可以媲美。
不管是戰鬥機或是昆蟲,都必須遵守相同的物理定律才能在空中翱翔。人類利用大量感應器及龐大複雜的運算,來得知飛行時的速度、高度、滾動、傾斜等狀態。相較於人造飛行器,昆蟲僅利用少量的感應資訊及簡單的原理,就可以把飛行展現得非常完美,以及應付各種飛行時的突發狀況。若能把這概念運用在飛行科技上,將可以使得飛行器輕量化,並且更加靈活。
在國防科技層面,利用光影流的原理對於現有的飛行器做修正,可以補強飛機降落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對於飛行速度、角度也有更多的參考依據,並可在正確適當的時機放下降落緩衝的裝置。此外,利用這種原理還可以研發微型飛行器,執行偵察或救援的任務,在衛生安全方面,也有助於對偏遠地區的監測或疫區的探索。
昆蟲的飛行機制是經過了三億多年的進化,長時間的精進所造就的,對人類而言,飛行器的問世只不過1個世紀而已,要在短短的時間內發展出高度靈活精巧的飛行系統,師法自然界的昆蟲絕對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小小昆蟲,大大智慧,每隻會飛的昆蟲都是最完美的機師。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0年5月,449期,34 ~ 39頁
雷達(24)
複眼(5)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5/30
從樣本到全貌,估算森林中藏著多少「隱形生物」?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7/30
普通人也能打造屬於自己的「公民電廠」?太陽能板,小水力發電......從消費者變成發電者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114/07/31
從黑潮找電力,從鯨豚找答案 能源轉型走向海洋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