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組織工程:肝衰竭病人的春天–人工肝臟
91/09/05
瀏覽次數
16335
林瑞芬
|
明志技術學院化學工程學系
蕭長春
|
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
一件設計精良的儀器,如果經年累月地使用,一旦零件老舊了,就需要更換新的零件。同樣地,如果我們身上的器官,因為疾病、老化或其他不明的原因而衰竭,器官移植往往是唯一的治療辦法。但是,由於器官捐贈來源的短缺,有許多病人甚至在等待適合的移植器官中死亡。所以,研發能夠暫時或完全取代原有器官功能的人工器官,以延長病人的性命,是科學家所必須面臨的挑戰及使命。
近年來,由於生物技術的成熟,組織工程成為熱門的生技領域之一,是利用生物技術製造人工器官供治療人類疾病的一門新興學科。隨著組織工程科技的進步,一些人工器官,如人工心臟、人工皮膚、人工軟骨,已開始進入臨床醫學應用階段。
「人工肝臟」也是利用組織工程技術製造一臺取代人體肝臟功能的機器,我們將敘述它的設計與發展,以及在臨床上實際應用的情形。
肝臟的功能與移植
肝臟是位於右上腹部的腺體、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負責體內的代謝、解毒、或合成等功能。所以,一旦肝功能衰竭,身體內的各大重要功能也會隨著失效。
根據美國肝臟協會1996年的統計,肝衰竭是美國第七大死亡原因,每年有52,000人因肝臟疾病死亡,有25萬人因肝臟疾病入院,平均一年花費在治療肝臟疾病的醫療費用高達90億美元。
在臺灣,根據衛生署統計,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排名十大死亡原因的第六位,因肝臟疾病死亡的 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十分 之一。
「肝衰竭」是造成許多肝病患者死亡的原因,對於多數肝衰竭的病患而言,唯一有效的治療途徑是肝臟移植。但是肝臟的移植有許多條件的限制,例如,肝病患若有轉移性的癌症、酒精中毒或相互的感染等特殊情況,就無法做肝臟移植。另外即使適宜做肝臟移植,但由於器官捐贈的短缺,仍有很多病患因為等不到移植所需的肝臟而死亡。所以,人工肝臟在臨床醫療上確實扮演重要的角色。
目前,歐美等先進國家致力於研發人工肝臟,尤其是生物性人工肝臟,可暫時提供肝臟衰竭病人維持最基本的肝功能–合成血液中重要的凝血因子、分解人體代謝後的毒素等,作為進行肝臟移植手術前的橋梁性治療,以維持並延長病人的生命,直到有可供移植的肝臟。
生物性人工肝臟
生物性人工肝臟於1987年首次應用在臨床治療上,它是利用冷凍的兔肝細胞,使其存活在一個充填許多中空纖維管捲筒的內腔裏,藉由供給營養及生長要素來維持包埋在其內的肝細胞活性和功能。同時,病人的血液在此裝置中會先通過一個分離血漿的儲存處,將血球與血漿分離,然後讓血漿通過一個活性碳過濾器後,進入充填中空纖維管的捲筒中。血液中的毒素即可經由其中空纖維薄膜,滲入內腔而被包埋在內腔的肝細胞所代謝,被解毒後的代謝物則滲出至腔內–內腔與管壁的空隙,然後流回病人體內。因為中空纖維薄膜孔隙很小,所以可排除病人的免疫血球素進入內腔與包埋的肝細胞接觸,造成排斥現象,而破壞肝細胞。中空纖維膜只允許血清蛋白和小分子化合物藉由滲透進入內腔,補充肝細胞所需的生長因子。
一個治療儀器如生物人工肝臟必須堅固而有效,所以製造上要經過很多步驟以確保品質。由於異種生產肝細胞的應用,所以作為人工肝臟肝細胞來源的動物必須是健康的,並且對實驗動物的飼養及環境的品管要良好。另外,取得肝細胞及生物反應器的過程及技術必須符合優良實驗室規範(GLP)或優良藥品製造標準(GMP)的條件。同時,生物人工肝臟的反應器及由製造廠運到醫院需有嚴格的耐儲時間。而治療後的病患,也要加以監控,以便追蹤任何種間雜交所可能帶來的病毒傳染。
人工肝臟和洗腎機的比較
人工肝臟的設計與洗腎機的原理有部分的相似。腎臟的主要功能有:排泄毒素、平衡酸鹼值、電解質及水分、分泌紅血球生成素。
每一個正常的腎臟各約有一百萬個腎元,負責清除人體每天製造的廢棄物。所以,如果腎臟因為疾病、老化、藥物毒性,或其他不明原因造成腎衰竭,就必須洗腎。此外,醫師也會根據意識、呼吸等臨床狀況以及檢驗報告來評估何時開始進行血液透析。洗腎就是把短暫離開身體的血液,利用透析的原理,將尿毒素排出體外的一種方法。
在洗腎機內,利用半透膜將病人血液與透析液隔開,而且因為透析液內尿毒素濃度較低,所以,根據擴散理論,血液中的尿毒素會跑到透析液中,而透析液不斷地把擴散過來的尿毒素帶走,如此周而復始,達到淨化血液的目的。
人工肝臟與洗腎機都有將血液與灌流液或透析液隔開的膜,並且同樣是藉由擴散原理將毒素帶走。不同的是,人工肝臟的生物反應器內,還有包埋的肝細胞在進行合成與分解蛋白質的作用。所以,如果以異種肝細胞作為人工肝臟的細胞來源,就必須考量長期使用所可能衍生的問題,例如,跨物種的感染,還有排斥性等。如此一來,使用人工肝臟的成本就遠比洗腎機高。因此,現階段的人工肝臟還無法像洗腎機一樣廣泛地使用在臨床醫療上。
人工肝臟的未來發展
根據2002年2月分美國《科學》(
Science
)雜誌所發表的文章指出,設計一個成年人使用的人工肝臟需要至少1010個肝細胞。所以,細胞的來源及品質的維持是發展新一代人工肝臟的關鍵。目前,人工肝臟主要的細胞來源是從其他物種動物分離出來的肝細胞,例如豬肝細胞。但是,使用異種肝細胞必須冒跨物種感染的風險,所以基於安全上的考量,科學家嘗試藉由生物技術來解決問題。例如,使用由人類組織、骨髓或胚胎取得的幹細胞,以細胞培養技術增加幹細胞的數量,並且誘發其分化為肝細胞,作為人工肝臟的細胞來源;或是利用基因轉殖技術延長培養的人類肝細胞壽命。目前,這些技術還在實驗階段。
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目前已有許多人工器官成功地應用在臨床醫療上。所以,我們期盼科學家發明的腳步能夠趕上疾病被發現的速度。想像一下,或許組織工程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實現這樣的夢想:有一天,我們能夠成立一個「人工器官銀行」,每個人在健康的時候將細胞儲存在該銀行,一旦需要,就有為你量身定作的人工器官。所以,病患不必再等待移植所需要的器官,也不會有病患在等待適當器官移植的過程中喪失寶貴的生命。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2年8月,356期,22 ~ 25頁
器官移植(1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31
AI 加短影音,讓科學傳播更廣
曹盛威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11/25
用綠豆殼突破貓的絕症——貓傳染性腹膜炎的新可能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