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臺灣是「魚之島」或「無魚之島」?

105/05/02 瀏覽次數 108289
去(2015)年初「國家地理頻道」製播了「臺灣-魚之島」的系列影片。的確台灣原本是「魚類多樣性之島」,但過去由於重經濟輕環保、重陸輕海,台灣很可能會從有魚變成無魚之島。根據一些台灣魚類長期監測資料顯示,大約每十到十五年的魚種數就會少一半。如果大家再不努力進行海洋保育,那麼不必等到2048年,海裏就可能已是無魚可吃、無魚可賞,也無魚可供研究的材料了,這就是不永續。

造成魚類多樣性消失原因不外乎是過度捕撈、棲地破壞、污染、入侵種,以及氣候變遷。但因不易釐清孰重孰輕,以致各方均相互卸責,不願去面對真相。「限漁」是改善「過漁」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卻因怕影響漁民的生計而不易推動。此民眾海洋保育觀念的落後、守法精神不足、不當的補貼政策、以及未能確實取締違法,會使漁民對政府失去信心,也不願意配合守法,這些都是臺灣目前保育和漁業管理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劃設「海洋保護區」是最簡單、經濟、有效的方法,但卻未能有效管理,以致大多MPAs形同虛設。最後我們只好來推動「海鮮指南」,呼籲由消費者自己作起,使大家從日常生活中買對魚、吃對魚,才能年年有魚。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