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臺灣是「魚之島」或「無魚之島」?
105/05/02
瀏覽次數
108917
邵廣昭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去(2015)年初「國家地理頻道」製播了「臺灣-魚之島」的系列影片。的確台灣原本是「魚類多樣性之島」,但過去由於重經濟輕環保、重陸輕海,台灣很可能會從有魚變成無魚之島。根據一些台灣魚類長期監測資料顯示,大約每十到十五年的魚種數就會少一半。如果大家再不努力進行海洋保育,那麼不必等到2048年,海裏就可能已是無魚可吃、無魚可賞,也無魚可供研究的材料了,這就是不永續。
造成魚類多樣性消失原因不外乎是過度捕撈、棲地破壞、污染、入侵種,以及氣候變遷。但因不易釐清孰重孰輕,以致各方均相互卸責,不願去面對真相。「限漁」是改善「過漁」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卻因怕影響漁民的生計而不易推動。此民眾海洋保育觀念的落後、守法精神不足、不當的補貼政策、以及未能確實取締違法,會使漁民對政府失去信心,也不願意配合守法,這些都是臺灣目前保育和漁業管理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劃設「海洋保護區」是最簡單、經濟、有效的方法,但卻未能有效管理,以致大多MPAs形同虛設。最後我們只好來推動「海鮮指南」,呼籲由消費者自己作起,使大家從日常生活中買對魚、吃對魚,才能年年有魚。
過漁(11)
推薦文章
113/07/31
從老舊門鉸鏈到年輕膝蓋,自體幹細胞治療讓人重返跑跳的日子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固體再生燃料SRF,處理垃圾和減碳真能一舉兩得?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做 3D 晶片就像蓋摩天大樓?如何在有限空間內讓 AI 晶片更強大?——專訪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系劉柏村教授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