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五洲尋奇–我的榔頭之旅
102/08/15
瀏覽次數
3240
李家維
|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
「為了尋訪遠古地球的芸芸眾生,極區海崖、雲貴高原、峽南秦嶺、非洲荒漠和澳洲不毛都是我的獵場。獵物已化為化石,待我用榔頭敲下。漫長旅程和灰僕痠痛都遠不及尋獲至寶的興奮,我是個快樂的化石獵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李家維 教授
本季的第四場演講(5月18日)是由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家維教授擔綱,主講內容是「五洲尋奇—我的榔頭之旅」!
李教授的榔頭之旅帶著他上山下海,去追尋生物的起源。過去認為寒武紀之前的地層記錄中並沒有任何生物化石出現,但寒武紀之後的地層中卻發現大量的生物化石,所以有「寒武紀大爆發」的說法,但是李教授不信邪,開始踏遍世界各地,追尋生物的起源,希望在寒武紀之前的地層中也能發現更早的生物化石。
一般瞭解,科學家發現最早的生物記錄出現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地層,在此年代的地層之下從來沒有像樣的化石出現過,因此李教授拿著榔頭(也就是「地質錘」),從中國貴州開始了他的工作。貴州古時經歷過漫長的冰期,之後變成了海洋,這片海洋維持了兩三億年,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裡,海底形成了兩三公里厚的沉積層,然後經歷了板塊運動,讓此處的海床抬升,升起後的岩層歷經風化作用,侵蝕了表層數公里厚的岩層,露出了約六億年前的地層,李家維教授的研究就從此開始。李教授用榔頭敲了約一百公斤的石頭,磨成薄片在顯微鏡底下觀察,結果發現了六億年前的「海綿」,證明了動物在比寒武紀更深(更早)四千萬年的地層中就已經出現了!這也就是所謂的「地球已知最古老化石」,相關論文已經刊登在《
Science
》中。另外李教授也找到了最早的「胚胎化石」,外觀及內部結構保存良好,如果用電子顯微鏡觀看,還可看出此一胚胎是由八個細胞所組成,仔細觀察,胚胎的主人應該是是一種兩側對稱的生物,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蟲類:被命名為「貴州小春蟲」。
後來李教授轉移了研究地點,來到了秦嶺,在那有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古老地層進行化石研究,但在那裡並沒有發現任何特別的生物化石。就在此時,李教授突然接到來自雲南的來電,說是在地層中發現了大量的生物化石:「在數平方公尺內敲到四百條一樣的蟲」,於是李教授急忙趕回雲南,去研究此種化石,這類生物化石相當完整,連肌肉尾巴和肛門都有保留,是一種分節動物,後來被命名為「雲南海口蟲」(生存期間約在五億三千萬年前),目前的研究指出脊椎動物的祖先就可能源自於雲南海口蟲(1996,
Nature
)!
李教授的另外一個興趣,是在尋找世界上「第一對出現的眼睛」,因為五億八千萬年前的動物沒有眼睛結構,但五億三千萬年之後就有眼睛了,眼睛出現可能代表著「資源的匱乏」,生物需要用眼睛才能察覺獵物與敵人在何處,因此眼睛的出現,代表著地球海洋生態系轉變的關鍵點。李教授這一次從有五億五千萬年前地層的南澳洲出發,雖然那裡的地層裡有很像動物化石的東西,但那些化石無以歸類,也沒有發現有「眼睛」的化石。李教授轉移陣地,去了白令海旁的俄羅斯國土,在那裏每年只有一兩個月可以過去,其餘時間被冰封,因此可以保存非常多的化石,但在那裡的地層中也沒有李教授感興趣的化石,因此無功而返。但在此時,李教授看到俄羅斯科學院發表的文章,在納密比亞(南非北部)的沙漠,發現一個藻類化石,李教授認為這應該是有頭有尾的小蟲子,所以李教授就去了納密比亞,來到發現那個化石的沙漠,目的還是想要追尋世界上「第一對眼睛」。在跑遍世界上這麼多地方後,終於在此處發現結構完整的化石。到目前為止在該處已經發現了兩個保存良好的化石,李教授認為是「頭足類」生物(章魚小管),代表五億五千萬年前可能已經出現了有眼睛的生物,但這個研究結果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觀察與描述。
整個晚上的演講內容豐富精彩,配合了陳丕燊教授的盡職主持,李教授帶領著大家跑遍五洲,讓我們深刻體認了一個古生物學家的艱辛但多采多姿的生活!
化石(51)
眼睛(6)
推薦文章
113/11/29
臺灣公民科學-用資料改變未來的力量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照光就變身!臺灣團隊打造的雙模式電晶體,挑戰電腦效能瓶頸
林祉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iNaturalist(愛自然)——全民參與,一起保育大自然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