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意識形態的政黨,支持不同原則的政策
政府一向扮演國家政策制定與推動者的角色,因此政策經常隨著主政者的意識形態或政黨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根據政治景氣循環理論,右翼政黨向來主張「市場效率極大化」,左翼政黨則以「社會福利極大化」為訴求。
不過,在迥然不同的立場下,雖然兩黨間的政策爭論不斷上演,但這些爭論往往都只是表象,實際上卻是政黨為了爭取選民支持、籠絡選民,以及為贏得下次選舉所必須做的表態。
左翼政黨通常傾向實施資本管制、反對貿易開放,並以社會福利為優先,政策上也傾向以國家力量介入市場實行管制;右翼政黨則較偏向解除市場管制,強調除非出現市場失控的情況,應盡可能維持經濟自由體制,反對政府干預市場。
若以這樣的邏輯來看待國家重要的能源產業,更可以從中發現政黨意識形態的種種痕跡。
實踐大學行銷管理學系張存炳副教授觀察到,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國與國間的商品、資本、勞動力與人員頻繁移動,造成高度的能源消耗,且由於自然資源日趨耗竭,政府在全球化衝擊下的能源立場,更是選民應高度重視的。
左、右翼政黨如何看待能源政策?
因此,張存炳副教授以23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國家在1975至2007年的資料為樣本,從政黨角色、政府機制、全球化衝擊等不同角度,分析這些因素對於能源管制政策影響的評估。
他發現,當左翼政黨執政時,通常會介入與管制市場,以保護國內能源產業,讓民眾享受到充分且廉價的能源;當右翼政黨在位時,則以追求市場效率為優先,降低管制措施而開發市場,但也容易更新能源設備,達到更佳的能源使用效率。
此外,左右翼政黨不同的意識形態也同樣反映在許多不同層面的政策上,像是匯率政策、課稅立場等。例如,日本近期右翼自民黨上台,日圓狂貶強化出口業,一改過去左翼執政時日圓升值政策;而美國財政懸崖下的增稅措施,左翼的民主黨提出的增稅門檻是年收入40萬美元以上的家庭,剛好避開其主要的支持選民,因為年薪在這水準以上的選民多是中產階級,且主要是以共和黨為投票對象。
這些做法表面上是政黨為了維護公平正義所做的努力,但私底下也是為了照顧自己的選民,維護支持者的既有利益。
也因此,張副教授把這種邏輯應用在政黨能源政策的解讀上。他建議,選民重視的若是較為穩定且低廉的能源供應,左翼政黨會是其較佳選擇,但若重視的是能源效率,右翼政黨則會是其投票的依歸。
因此,選民在投下神聖的一票前,要先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同時看清楚政黨的政策精神是以照顧與籠絡選民為主,才能讓選票成為真正決定國家政策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