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陶瓷與人類文明:不可忽視的陶瓷鍍膜
93/03/08
瀏覽次數
12327
何主亮
|
逢甲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張景棠
|
逢甲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俗語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這句話凸顯了日常生活中表面功夫的重要性,也說明了鍍膜工程的最初動機。漂亮的衣著發揮了禦寒的功能,也增添了賞心悅目的外觀。另一方面,陶瓷材料的多樣化外觀、高硬度、耐高溫、耐蝕性,以及各種聲、光、電、熱、磁的特性,若能以鍍膜的形式依附在其他材料的表面上,就能發揮各種新奇的功能。
然而對硬脆又高熔點的陶瓷材料進行加工,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以裁切玻璃為例,常用的金屬刀具恐怕都愛莫能助,只能以金剛石在玻璃上劃出刻痕,再施力折斷玻璃,若想在玻璃上挖出漂亮的圓洞,那更是一件傷腦筋的事。
在最近的二十幾年間,各種鍍膜技術相繼發展,藉由這些技術可得到不同厚度與顏色的陶瓷膜,也可以運用在不同外型、尺寸及材質的底材上,完全擺脫成型加工的困難,大幅拓展了陶瓷材料的應用。以下所提的例子有些早已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則像千里馬仍默默等待伯樂的發掘。
堅硬護甲的陶瓷鍍膜
陶瓷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堅硬、耐蝕及多變的色彩,因此若能在金屬物件的表面被覆一層陶瓷膜,對於物件的耐磨、防蝕與美觀均有加分的效果。最初的陶瓷鍍膜製作方式是使金屬表面氧化,以形成一層氧化物陶瓷,例如生活中常見的不銹鋼與陽極發色鋁合金。然而隨著各種鍍膜技術的開發,我們已經可以在各種材質的表面上被覆所需的陶瓷鍍膜,提升生活用具的美觀與耐用。
日常生活常見一些金色餐具、水龍頭、手表、飾物及眼鏡架等物件,以及五金工具用的鑽頭、銑刀等。這些物件中大部分是藉由鍍膜技術在其表面成長氮化鈦(TiN)或氮化鋯(ZrN)等陶瓷硬膜,這些硬膜不但亮眼美觀,不怕刮損,還可以增加刀具的硬度與切削力,更可降低刀具的表面磨損,延長使用壽命。除此之外,許多氮化物,例如氮化鉻(CrN)、氮化鈮(NbN)、氮鈦化鋁(TiAlN)、氮化碳鈦(TiCN)及氮化鉿(HfN)等鍍膜也有相同的功能。
當然,其他堅硬的碳化物如碳化矽(SiC)、碳化鈦(TiC)等,同樣可用鍍膜技術被覆在切削刀具上。另外,機車引擎中的「陶瓷汽缸」,也需藉由陶瓷鍍膜來提升汽缸壁的耐磨性。甚至自然界中最硬的鑽石,也能藉由鍍膜技術被覆在物件表面,形成鑽石膜或類鑽碳膜。
赴湯蹈火的陶瓷鍍膜
陶瓷材料耐熱抗蝕,具有化學安定性,所以選用陶瓷硬膜來保護金屬底材,除了堅硬外,保護金屬底材不受腐蝕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石化工業所用的葉片、軸承、爐管或冷凝器,往往被覆有氧化鋁、氧化鈦、氧化鉻、氧化鋯矽等陶瓷混合層,來強化組件的抗蝕性。
陶瓷觸媒材料也具有催化效果,譬如最近的熱門話題「奈米光觸媒」材料,即二氧化鈦(TiO
2
)、氧化鋅(ZnO)等,把這些材料分散為奈米顆粒塗布在瓷磚、衛浴設備的表面上,即在陶瓷器表面塗上一層光觸媒,既可以抗菌,又可以防污。同樣地,藉由鍍膜技術將光觸媒薄膜被覆在各種日用品上,也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將之泡在水裡用以淨化水質,則不用擔心粉末過濾及回收的問題。
另外像氧化鋯固態電解質鍍膜,除了可以做為氧氣偵測器外,也可以用在燃料電池中產生電流,以及用在燃燒室器壁上提高氫氣反應效率。氧化鋯鍍膜常用做渦輪與柴油引擎的防熱層,把氧化鋯被覆在引擎與活塞金屬表面上,藉由它的低熱傳導率與抗熱震性,隔絕引擎中燃燒氣體的熱量傳入金屬元件,既能提升引擎效率,又可延長引擎組件的壽命。
一些陶瓷塗層,像是氧化銦、氧化錫或其混合塗層,具有遠紅外線加熱的功能,可以做為加熱器,用於烹煮食物可免除燒焦的困窘,用於健康輔助器材,則可活絡筋骨。
刻骨銘心的陶瓷鍍膜
陶瓷鍍膜也常用在生醫植入材的表面上,像在人工牙根、人工關節的表面鍍上氧化鋁可以降低磨耗,以及避免金屬底材腐蝕溶解對人體產生不良效應。另一方面,二氧化鈦鍍層可以讓骨骼組織附著生長。由於人體的骨骼也是陶瓷複合材料的一種,在人工骨頭表面鍍上類似骨質的氫氧基磷灰石塗層,能幫助植入物與組織生長在一起。此外,像人工心瓣的表面也常鍍有碳材料層以防止血栓。
光影交錯的陶瓷鍍膜
日常生活中常見到,外觀晶瑩剔透、絢爛奪目的水晶、翡翠、紅寶石等,其實都只是各種氧化物組成的陶瓷材料,只是各具有不同的光學性質。若將之薄膜化,重疊或化合在一起,就可以結合不同的光學性質,製作濾波、偏光、反射、發光等用途的光學鍍膜。
其實像氧化鈹(BeO)、氧化鎂(MgO)、氧化鋁(Al
2
O
3
)、硫化鋅(ZnS)等陶瓷鍍膜,都具有不同波長的透光特性,早已廣泛應用在光學產品中,包括鏡片上的多層抗反射膜、攝影機鏡頭的濾光鏡等。如果陶瓷鍍膜在紅外線波段為可穿透,又有足夠的硬度,那就成為紅外線導引飛彈彈頭的最佳保護層了,鑽石薄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有些陶瓷鍍膜的顏色及光線穿透度是可以調整的,例如氧化鎢(WO3)就具有電致色變的能力,藉由通入電流改變氧化鎢的結構,就能使氧化鎢鍍膜由透明變成藍色,變色的程度亦可藉由改變電壓來控制。將這些電致色變材料鍍在鏡子與窗戶上,就能達到隱私、遮光與節能的效果。
來電的陶瓷鍍膜
由金屬千篇一律的導電性,來到陶瓷材料,就具有不同程度的絕緣、介電、半導體甚至導電特性,利用鍍膜技術將其輕量與微型化,就能應用在現今精密的機電產品中。目前的積體電路晶片就是由金屬與陶瓷鍍膜交疊而成,像氮化矽、氧化矽鍍膜就是積體電路中主要的絕緣層、介電層與保護層。
將鋯鈦酸鉛(PZT)壓電材料薄膜化後,所製作的致動器動作變化就更加精準,因此成為微機電系統裡重要的鍍膜,可以取代馬達、線圈所組成的笨重致動器。
將材料薄膜化不單只是減小元件的體積,若將鍍膜重複交疊,更可以大幅增加表面積,像以金屬電極鍍膜與陶瓷介電鍍膜交疊製作的多層電容,不但體積小,電容量也增大。
有些陶瓷材料允許較輕的離子像氫離子或鋰離子在其中移動,成為電池中的電解質,像氧化鋯、氧化鉭等固態電解質已被考慮用於燃料電池及薄膜電池中。氧化銦錫(ITO)是一種常用的透明導電陶瓷膜,許多顯示器與變色玻璃都用到它,當您在觀看液晶螢幕時,它正在為您服務呢!氮化鈦、氮化鋯、氮化鉿、氮化鉭等陶瓷硬膜,除了耐磨外,也具備低電阻與低擴散係數的特性,也是半導體技術上常用的擴散阻礙層,以隔絕半導體與金屬層間的化學反應。
鍍膜技術不只是把材料加以變薄應用而已,有時候反而是藉由鍍膜技術製作出特殊的材料,像近年發展中的碳奈米管場發射顯示器、超級電容以及其他奈米材料等,也多是藉由鍍膜技術成長出來的。
陶瓷鍍膜的製作技術
由於陶瓷材料的硬脆與高熔點,製作陶瓷薄膜的方法就必須採用釜底抽薪之計,讓原子狀態的元素在空中混合,在適當的條件下凝固在物件表面上,或者是以極小的尺寸如陶瓷粉末,利用熱能使之結合在物件表面上。依照原料的初始狀態,陶瓷鍍膜的製作技術可概分為氣相、液相與固相三大類。氣相法又分為物理氣相沈積與化學氣相沈積兩種。前者的原理就好比呵口氣在冷玻璃上,水氣會凝結成水膜一樣,只是在不同溫度下操作而已。
為了確保活潑的原料氣體不會與空氣反應而變質,真空環境是必須的。將鍍膜的原料在真空中加熱氣化或施以電擊使之離子化,再將這些原子與離子凝固聚集在物件表面形成鍍膜,如果將金屬氣化,通入非金屬氣體,當金屬元素遇到非金屬元素時可化合成陶瓷,就可以製造出千變萬化的陶瓷鍍膜。化學氣相沈積法則是將幾種氣體混合,使之發生化學反應,並沈積在物件表面上形成鍍膜。
液相製作主要是將工件浸泡入溶液之中,溶液中的過飽合物從而沈澱在物件表面上,通常再進行乾燥,並像燒瓷器一樣,將之燒結成陶瓷膜。
因為堆疊鍍膜的過程是一顆顆原子累積起來的,因此氣相和液相的鍍膜製造方法速率極慢,不過卻可得到高品質的鍍膜。另一種陶瓷厚膜的製造方式,是將陶瓷粉末以極端快速方式加熱至熔化,將這些熔融粒子噴灑在物件上,堆疊成陶瓷鍍膜,是陶瓷厚層的主要製作方式。
每種鍍膜的製造方法各有其優劣點,可以根據品質、成本、方便性做不同的選擇。事實上關於陶瓷鍍膜的製造與運用,有很多研究人員正不斷在研究創新中。舉凡物理、化學等相關基礎領域的人才,或機械、材料、電機、電子、化工等應用科技領域的人才,正群策群力為鍍膜運用的成功走出下一步。
從以上的一些例子可以發現,生活上常用的各種工具、機械刀具與零件、電子產品,甚至飛機引擎,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陶瓷鍍膜在上面。雖然它們有時帶有炫麗的色彩,但大多數看起來或黑或白、或稀鬆平常、或無色透明,只是依附在物品表面上的薄薄一層,幾乎讓人忘了它們的存在,但是它們的功能卻大到不可忽視。身為伯樂的您,是否願意加入追尋千里馬的行列呢?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4年3月,375期,16 ~ 23頁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17
被視為海洋藍碳的紅樹林,為何是臺灣適合的固碳策略?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11/29
臺灣公民科學-用資料改變未來的力量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