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北極融冰 引發資源爭奪和暖化問題

103/02/13 瀏覽次數 13083

 
新聞報導

美國和許多國家在北極圈看見新的商機與挑戰。由於北極永凍層的冰融解,新的航路打開,意味著儲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與礦藏可望開採;但沿海居民因此遭到新的威脅,國家安全也將成為問題。

北極圈人類活動漸增,衍生的關鍵問題與解答。

北極冰層不斷融解,世界各國積極地開闢新航道以及天然資源。美國地質研究報告指出,該地區蘊藏約佔全球三成的未開發天然氣,以及一成五的石油。在夏季,歐洲船隻行經俄羅斯沿岸的西北航道,成為通往中國、亞洲的捷徑,這要比原本走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到印度洋的速度快許多。走格陵蘭和加拿大間的西北航道,也可大大縮短荷蘭鹿特丹港和加州之間的船運時間。預期北極會有更多的石油、天然氣鑽探與科學探勘活動,甚至大型郵輪也可定期往返這一海域。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局指出,今年北極圈溫度上升不若以往,但這是特例,因為長期的暖化趨勢未變且不容樂觀。1960年代以來北極溫度上升3.6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兩倍,使得魚群北遷、永凍層也開始融化,有些地方長出綠色灌木,馴鹿數量下降、冰雪變少,某些魚種數量增加、生長季也延長了,這些都是前所未見。

隨著北極開發成為可能,外界擔心北極可能軍事化。大致來說,北極會議(Arctic Council)的8個會員國(美國、俄羅斯、挪威、瑞典、芬蘭、冰島、加拿大、丹麥)都表示願維持北極圈和平,並簽署協議共同開發石油。然而,增加的軍事活動最終可能導致區域衝突。2013年1月時,俄國總統普亭指出,該國在北極露臉是要回應美國海軍在當地的活動。其他國家在北極也有軍事活動。

北極沿海各國都有權主張他們海岸線向外延伸200英哩的大陸棚為領海。如果他們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一員,還可以主張更多的領海範圍。美國沒有簽署該公約,所以無權作此主張。然而白宮的北極策略報告指出,美國可延伸大陸棚領海達六百英哩,從阿拉斯加北側鄰北冰洋的海岸起算。

俄國2001年提出主張,認為海底的羅蒙諾索夫海嶺(Lomonosov Ridge)是其領土延伸。莫斯科計畫明年以更多科學資料,重申該主張。明年丹麥也打算主張對北極與北極圈內部份地區的主權。本月稍早時,加拿大延伸它在大西洋下的海床,與北極圈地界重疊,它還想提出更多說法,把北極納入版圖。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隨著全球暖化加劇,北極冰融情況也日趨嚴重,根據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NSIDC)2012年的資料,北極每年消融的海冰面積高達26萬平方公里,估計2050年北極冰層變薄,連一般船隻無須破冰都能橫渡此海域。

富含礦藏的北極一旦冰融,無疑是打開資源開發的大門,天然氣、石油及各種金屬礦藏,漁業資源和航道等資源的開發,都因此成為可能。

北極冰融,不僅是全球暖化的結果,也可能進一步加劇暖化問題。科學家指出,北極是受到暖化衝擊最大的區域,原本被冰雪覆蓋的北極,可以將80~90%的陽光反射回去,一旦冰雪因暖化而變少,地表吸收熱能便增加,地表溫度上升、冰雪量變少,海水因此儲存更多熱能,使得海冰不易形成,這樣的惡性循環,將造成北極的永凍層融化加速。

北極冰凍土地占全球陸地面積20%,原本由厚厚冰層覆蓋的土壤內,有大量的枯萎植物和動物遺骸。一旦冰層解凍,這些有機物接觸到氧氣,會被細菌分解,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甲烷。這些溫室氣體的產生,會加劇全球暖化問題,一旦全球暖化超過門檻後,也將引發難以控制的極端氣候和氣候災難。

為了避免各國競相爭奪北極圈資源開發,綠色和平正推動北極成為全球保護區,以保護居住於北極圈內400萬居民的生存權,以及隨著開發可能加劇的冰融問題。(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