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做「硫」,是化學周期表裡排行第16號的元素,符號是「S」,英文稱為「sulfur」。這個英文字事實上是「德國-斯堪地那維亞」一帶對我的稱呼,原文是「緩慢燃燒」的意思。硫的古英語名「brimstone」,意思就是「燃燒的石頭」。「fire and brimstone」(火和硫)這個詞組今天仍用來表示「高溫高熱」(但也被引申為「詛咒和責罵別人」)。
我是個活潑的非金屬元素,也是人類最早知道並加以應用的元素之一。在1776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A. L. Lavoisier)首先確定了硫的不可分割性,認為我是一種元素。由於在自然界裡可以用單一性質的狀態(簡稱「單質態硫」)存在,因此人類在遠古時代就知道我的存在,且應用我的歷史至少已有二千多年了。就目前來看,我在新用途上的潛力還是很大的,可以說「硫」這個有著古老歷史的元素正煥發出新的光彩。
砷的硫化物「雄黃」(As2S2)、「雌黃」(As2S3)很早就被中外人士用作殺蟲藥和顏料。兩者是共生礦物,中國古籍中所說「生山之陽為雄,生山之陰為雌」是附會之談。西文中「雄黃」稱為realger,來自阿拉伯文rahj al ghar,是「礦物粉末」的意思。雄黃在西方不僅用作殺蟲藥,甚至在15世紀就用於戰爭中做為毒氣,因為燃燒「雄黃」可產生有毒的氧化砷(As2O3)和二氧化硫(SO2),可乘風勢吹向敵方。
18世紀後半葉,德國化學家米切裡希(E. E. Mitscherlich)發現硫具有不同的晶形,提出了硫具有「同素異形體」(即「同樣元素但不同結構形態」的意思)的概念。也就是當我是固態時,會以多種「同素異形體」方式出現,在晶形方面有「斜方硫」和「單斜硫」兩種。天然出產的硫都是「斜方硫」,加熱到攝氏95.5度會轉變成「單斜硫」。如果把「單斜硫」冷卻到攝氏95.5度,又會轉變成「斜方硫」。「斜方硫」和「單斜硫」都是由S8環狀分子組成的,它們的區別只是晶格排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