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恐怖塑化劑

101/08/20 瀏覽次數 14525

衛生署下令從今(97)年四月開始,化妝品禁止添加塑化劑。其實不止只化妝品,很多日常生活常用的東西,像是塑膠袋、塑膠碗、塑膠杯等等,都有塑化劑。而研究指出,受到塑化劑影響最大的,是孕婦和體內的胎兒。在婦幼節的前夕,科學大解碼要帶您認識這個生活中的危機,塑化劑。

內容大綱

用塑膠袋裝熱湯、透過包鮮膜加熱便當;相信您已經知道,這些動作是不正確的,因為這些動作會釋出塑膠中的毒物。但到底毒在哪裡,答案是塑化劑。

塑化劑可以說是塑膠的軟化劑,所以生活中所有軟性的塑膠製品裡頭,都有塑化劑;甚至連化妝品、香水裡都有。為了提供便利的生活,它幾乎無所不在。怕就怕在,把塑化劑吃下肚。因為塑化劑已經被證實,是一種環境荷爾蒙。

在世界衛生組織它有一個定義,就是說,這個環境荷爾蒙的話,其實它叫做──內分泌干擾物質。

塑化劑既然被定義為環境荷爾蒙,進入人體之後,就能偽裝成荷爾蒙,取而代之和受體結合,進而擾亂整個內分泌系統。所以最讓科學家擔憂的,就是塑化劑對於孕婦及腹中胎兒的影響。

在我們這批研究裡面我們發覺,有一半的媽媽,她的甲狀腺(荷爾蒙)都比參考範圍裡面的低限值,還要來得低。

研究發現,胎兒在八周開始出現甲狀腺受體,十周出現甲狀腺,一直到出生為止,都需要母體的甲狀腺素協助發育,才能生成完整的成長激素,而塑化劑卻改變了這個機制。由於塑化劑和甲狀腺素在結構上很類似,讓腦下垂體以為體內的甲狀腺素已經夠了,而停止釋出甲狀腺刺激素。但這卻是錯誤的判斷,造成母體甲狀腺素的不足。

那如果媽媽的甲狀腺荷爾蒙,比較低的話,會跟胎兒的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會有關係。

在科學證據的佐證下,相關機關已經注意到塑化劑的問題,開始採取禁用政策。但最重要的,還是得自己提高警覺,避免加熱塑膠容器,避免幼兒誤食塑膠製品,才能避免環境荷爾蒙影響健康。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