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好的地方,遇見最好的人 --- 王子敬教授
104/10/06
瀏覽次數
7655
李志昌|
特約文字編輯
林茂榮|
攝影
從香港中學畢業後旋即負笈他鄉,到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 (CERN),這些年來,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王子敬教授足跡遍及世界各頂尖的物理研究機構,最後落腳台灣,並見證了微中子實驗團隊在本土的生根茁壯,影響力也漸增。其中有多少的因緣際會,且聽細說從頭。
知之,好之,樂之
回想在香港求學時期,王子敬出生於一般的家庭,從小就讀教會學校,學習過程就如那年代的小孩。教會學校這種從歐洲傳至東方的教育傳統,傳教士兼具教育者的身份,已有百多年的歷史。除了術科外,也重視團體性與「動手做」的課外活動,還加上了心靈的薰陶。雖然他本身沒有宗教信仰,但卻非常認同教會學校的辦學理念,對能在這樣環境成長感到幸運。
從小學到中學,王子敬因思路敏捷,課業上一直是名列前茅,他描述自己的性格特質說:「我從小就是一個可以獨處思考的人,在與他人沒有太多的互動時,也可以一個人安安靜靜的看書與學習,並從中得到滿足」。或許是這樣的性格,奠定了他日後走向科學研究之路。
他認為並不是每一個人將來都要成為科學家,但不管做什麼,「樂在其中」絕對是一個重要的態度,能在思考中獲得樂趣,把一個難題想通,自己會覺得高興,做得高興才會有動力繼續做下去,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提到家庭背景,王子敬說他的父母年幼失學,但總堅持讓孩子受教育是很重要的。縱然家裏經濟條件欠佳,但父母的努力,讓他有一個安穩的求學環境。他們並不了解學校在教什麼,更不懂什麼是物理學。他說:「儘管如此,在成長的每一階段中,選擇志向、追尋夢想,他們還是給我非常自由的空間」。對此,他十分的感恩。
一日童軍終身童軍
王子敬除了在課業上是個佼佼者之外,他也參加了童軍團,這是個和課堂考試、研讀完全不一樣的學習經驗。從那些在野外登山露營的團隊活動中,他學到很多動手實作的寶貴經驗與技能,也影響了日後他從事的實驗物理學研究。中學階段的童軍團活動,讓他歷練了從一個學員到領導者的成長過程,在以上課考試為主的課堂之外,也能有一個平衡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在童軍活動中,他再也沒有像在唸書考試中「如魚得水」的自然優勢,那裡的每一成就,都需要努力苦幹去爭取。他說:「我非常珍視這個經驗,當年參加童軍團活動時,沒有想到日後會帶給我這麼深遠的影響。所以我現在也常鼓勵學生,不要只專注在狹窄的領域,有機會要多往外走,多角度的探索,做各種不同的嘗試。豐富的生活經驗,其實也是在構築著面對人生起伏的『安全網』」。
升上高中後,王子敬逐漸專注於偏重思考的物理與數學,尤其欣賞幾何數學之美,炫目於它竟可以從簡單的元素中衍生出無窮的變化。至於那些偏向記憶的生物與化學等科目,則較不受青睞,惟對於文字文學的優美,與寫作創作的樂趣,王子敬反而很享受。
當他逐漸專注在學科的發展時,課外的活動也就漸漸停止了,但是中學時期習得的那些技能,仍然受用不盡,不管是爬山露營,或是出國開會旅行等,很多需要的技能,其實王子敬在中學時期已內化於無形了。回想當年的伙伴,有的在畢業多年,有家庭有小孩之後,仍願意回去童軍團貢獻,以其為一生的志業,原因就是這些活動有豐富的內容。
他說:「在我的研究生涯中,常常需要到不同的地方去工作,在到達這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後,須得開始安置生活起居,認識新的工作伙伴等。中學時參加童軍團學到的生活技能,還有團隊合作的精神等,其影響力是一輩子的。科學研究員,為了實驗可能需要上山下海,與不同學歷背景文化的人共事共活,所以除了學術的專業技能外,生活起居的規劃能力與人際溝通的親和力,也很重要」。
機會屬於準備就緖的人
中學畢業後,家境較好的同學多選擇出國留學,其他有的繼續升學或投身社會,多少有些迷惘。而王子敬那時就很清楚將以學術研究為一生志業,並預計在香港繼續升讀大學物理系。惟當時適逢有一私人企業設立獎學金,資助無經濟能力的優秀學子出國深造,資格是須以本地大學入學試成績申請,擇優保送三名香港學生至英國的牛津大學。這個機會,改變了王子敬的人生規劃。從獲知錄取的那一刻,到真正踏上旅途,遠赴牛津,僅有短短兩個月!很難想像一個中學剛畢業的學生,如何能打點一切,而從這個意外轉折的後續發展,也可以看到王子敬堅韌的一面。
在最好的地方,遇見最好的人
在香港就學,後來從事學術做尖端研究的例子並不多,但是王子敬在牛津遇到的同學,進入研究所後以尖端研究為職業的不勝枚舉。英國的牛津是世上頂尖的學府,在這裡可以接觸到很多大師級的科學家,看看他們怎麼做學問,由之得到了紮實的鍛鍊。
王子敬回想當年在香港讀中學時,根本無緣和任何一位科學家接觸,對學術研究也缺乏概念。而今日的台灣中學生就有很多機會到中研院或其他學術單位見習,知道學術研究到底在做什麼。和以前相比,現在的環境已經好很多了。
述及這段學思歷程,王子敬說:「在牛津與加州理工學院學到的知識與技術,在其他大學可能也學得到。但是,在這些頂尖學府中,你還有機會遇到許多好的人、令人尊敬的人、使你立志『我要學他!』的人。很多原來自以為懂得東西,在大師合縱連橫的演講中被賦予了新生命,使我有了更新的領悟,這經驗是很令人感動的。」
王子敬又說:「技術訓練在很多大學,甚或在網路上都可以取得,但是典範的影響是無形的,需要機緣及加上學生自己的慧根。在頂尖學府,會有較多的機會接觸到最優秀的人,瞭解其對研究與生活的態度,感受其風範。這些濃郁的學術氛圍,以及世代承傳的期許,在耳濡目染中,會慢慢的內化成自己的特質」。
在研究生涯中起伏難免,王子敬也曾遇過幾個瓶頸,例如在香港念中學時,實驗環境較缺乏,所以到英國剛開始進行實驗課程時,和同學的程度確實落後一大截,但他努力的在短時間內就趕上同儕的水平。另外在研究所時也遇到究竟要選擇理論物理還是實驗物理研究方向的難題,經過仔細評估後,他決定投向實驗物理的懷抱。
王子敬道出了作此選擇的心路歷程:在牛津的訓練,他體會到成功的實驗,除了需要整合紮實的基礎知識、實際的儀器運作、人際溝通分工,以及研究資源管理的專業,這些特質都很符合自己對工作的期望,因此他選擇了實驗物理。他說:「若我是在香港受大學教育,相信還是會出國攻讀物理,但或許沒有足夠的經驗與勇氣選擇實驗物理這條路了」。
也是機緣湊巧,粒子物理的研究在80年代,微中子是個相對較新的領域,正處於百家爭鳴的時期,找到較新的問題作研究會比較容易,也有較多的發展潛力。所以王子敬一頭栽進了這股科學的洪流。
TEXONO 的故事
在CERN工作幾年後,王子敬開始思考下一個生涯規劃。他認為,年輕人在學習的階段,要去找一個最好的地方,學習最好的技術,但是當功夫練成,自己已升格為可以把工具箱的法寶拿出來應用時,其選擇就不只是需要考量位置(position),而且還要考量是否有空間(space)以及舞台(stage)。 王子敬引述了英國作家Pico Iyer 之言: ”Home is where you can stand!” 。
回想當年求職的過程,他說:「當時也曾碰到一些不錯的職位,但並沒有令人振奮。後來決定到台灣,一方面是香港與台灣背景相近,比起日、韓等國,台灣有同文同根源的情感,而且也能顧及父母並參與孩子的成長。在這些因素考量下,我選擇來台加入台灣微中子研究計畫,組織TEXONO團隊」。
TEXONO團隊是由本地研究人員主導,於核電廠裡建置實驗室,研究極前沿的微中子與暗物質物理。此為台灣本土執行的第一個粒子物理實驗,目前成果也頗為國際同儕尊敬肯定。這是個很不容易,也賦予研究人員極高成就感的事業。
TEXONO的故事還在繼續發展中,團隊培養出來的研究人員,已有數位成為其他地區研究單位的重要成員。未來這將一脈相傳,TEXONO團隊的研究與源於其母體的DNA,可望綻放更多亮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