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縮減你我的距離(四):家庭中的數位衝突
103/05/29
瀏覽次數
4514
吳宇翔
|
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孩童時期,父母不厭其煩教我們穿衣服、繫鞋帶,隨著電腦、網路、智慧型手機等資訊科技產品的問世,在家庭中扮演資訊科技教學的,反而是家庭中的子女,由此可見,數位落差不僅存在社會的每個角落,在每個家庭中,也以不同的形式呈現。
家庭中的數位落差,首先反應在「性別」上,研究指出,家庭中的資訊科技通常擺放在「兄弟」的房間內,也因此,兄弟使用資訊科技:如電腦,的時間平均也高於姐妹。然而,姊姊與妹妹對於資訊科技擺放的空間配置多半習以為常,甚至認為哥哥、弟弟擁有資訊科技實際上符合其使用需求。事實上,哥哥與弟弟在家庭中對於資訊科技的購買擁有一定的決策權,即使女性擁有購買資訊科技的決策權時,也顯得缺乏自信。除此之外,姊妹對於資訊科技似乎普遍擁有一種「恐懼」心態,例如,使用電腦面臨難題時顯得驚慌失措。縱觀上述,部分來自於性別教育的不足,造成「科技」是專屬於「男性」的刻板印象;此外,若藉由改變家庭中資訊科技擺設的位置,也許有助於翻轉家庭中性別的數位落差。
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數位落差還能顯現在另一個層面上,也就是「數位原民」(digital native)與「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的差別。這兩個詞彙最早出現於Preensky在2001研究中,兩者約以1980年代做為分界,生於1980年代後的孩子,從小就成長於充滿資訊科技的環境中,因此熟悉這種資訊科技的使用與操作,對數位原民來說,資訊科技是空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生於1980年代前的大眾,多半是由於工作才開始接觸資訊科技,因此數位移民對於資訊科技的接受與習慣速度較慢,而對數位移民而言,資訊科技是工具。
除了對於資訊科技的嫻熟程度有所不同,數位移民與數位原民在思維、行為上也有差異,兩者在合作、相處時往往產生衝突。在家庭中,最顯著的例子便是家長對於兒女長時間使用網路、遊戲成癮的擔憂;在行動裝置發明後,父母的憂慮也包括兒女沈溺於社群網站等,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數位代溝」,主要是因為作為數位移民的父母難以了解子女身為數位移民擁有不同的思考與行為。與其禁止,為人父母者不仿試著了解數位原民的文化,透過親子間的「共同學習」,能夠避免很多衝突與誤會的發生,創造家庭中雙贏的局面。
無論是性別差異、或者是數位代溝,都足見家庭中存在數位機會(digital opportunity)的現象,而如何將家庭中的數位落差、數位代溝轉換成親子共同學習、成長的契機,在當代資訊社會更顯得重要。(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網路科技、電子商務與創業,以及虛擬社群和社交網路」執行團隊撰稿/2014年5月)
責任編輯:
林芬慧|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網路行銷研究團隊
落差(6)
數位原民(2)
數位移民(2)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05/31
保育臺灣特有種橙腹樹蛙,兼具生態和遺傳策略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做 3D 晶片就像蓋摩天大樓?如何在有限空間內讓 AI 晶片更強大?——專訪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系劉柏村教授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27
在炎熱的臺灣飼養雞豬牛,獲取蛋肉乳也不忘動物福祉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