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運動員的技術與科學:運動員的醫療照護

102/12/09 瀏覽次數 15061
2008年北京奧運,蘇麗文在跆拳道賽場上11次跌倒,奮戰的精神感動了國人,卻也讓人惋惜原本一面唾手可得的奧運銅牌,因為運動傷害而無情地摧毀了運動員多年的努力。同年,美國大聯盟洋基隊「臺灣之光」王建民因在跑壘過程中拉傷足掌韌帶,歷經一連串的噩夢,直到2013年經典賽才能重新站上投手丘。

國內運動員發現,原來重返賽場前,骨科手術治療並不是全部,物理治療師的復健治療與運動傷害防護員輔助運動訓練更是成功復出的關鍵。然而運動醫學真正的關鍵在於運動傷害的預防,這不僅牽涉到教練對於動作技術與體能訓練的了解,更有賴運動科學團隊對於運動員受傷模式的追蹤與分析。

運動醫學團隊

目前國內優秀運動員接受國家醫療照護的管道有:教育部區域運動科學研究中心輔導計畫、教育部培育優秀原住民青少年運動人才計畫、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以下簡稱「國訓中心」),以及各地運動團隊自行合作的醫事人員或運動傷害防護員。

區域運動科學計畫是把全國劃分為6個區域,委由6所大學協助執行潛力青少年運動員運動科學輔導與醫療照護。原住民計畫是針對全國優秀原住民青少年運動員提供的輔導。國訓中心則是徵召進駐全國各單項運動已達到,或接近國際賽會參賽標準的運動員,且由各運動單項國家協會(例如中華民國田徑協會、體操協會等)推薦的。這些計畫與中心所提供的醫療照護,就屬後者最為完備。

國訓中心內的醫療照護團隊通常有3種專業成員:醫師、物理治療師、運動傷害防護員。醫師包含內科、骨科、復健科與中醫師等各專科,且都受過運動禁藥管制訓練,以避免開立的處方藥中含運動禁藥成分。例如,一般藥局販售有吃了不會想睡的感冒成藥,大部分都含有興奮劑,像這種處方在賽會期間就不允許服用。

醫師在運動團隊中的角色,主要是給予運動員醫療診斷、開立處方箋與藥物注射。除了常見的感冒、腸胃與體重控制的問題外,醫師最常為運動員服務的就屬運動傷害診斷。當運動員發生運動傷害時,醫師可透過症狀、徒手測試與動態超音波,先初步了解傷害的部位與嚴重程度,再決定處置方式或轉介至大醫院做進一步影像確診。

物理治療師也屬於醫事人員,與醫師相同須經過國家醫事人員考試及格取得證照。但與一般醫院的物理治療師不同的是,他們了解各種單項運動的運動員常見的受傷機轉,且需長時間與運動員相處,以期在醫院以外的環境,包括訓練場所及比賽場所,直接進行「運動診斷」,介入選手的治療和傷害預防,以提升選手表現並減少傷害。

可舉一例來說明物理治療師的「運動診斷」。有一位射箭選手向物理治療師抱怨,肩部前方在拉弓時會產生疼痛感,物理治療師觀察射箭選手拉弓的動作,發現這位運動員在拉弓時會不自覺地讓手肘向後上方提起。因此請選手手肘保持水平拉弓,並在手肘後方給予輕微阻力,但發現選手無法抵抗其施予的阻力,從而發現這位選手水平外展的肌力不足,只好以手肘上舉做為代償動作以完成拉滿弓動作。但時間一久,便發生肩鎖關節夾擠的疼痛症狀。

在物理治療師協助處理運動員軟組織方面,也可舉例說明。運動員為了讓肌肉筋膜在比賽過程中呈現最佳狀態,賽前與賽後都會進行肌肉與筋膜軟組織的處理、輔助運動訓練以預防運動傷害、非侵入性方式進行運動傷害治療,以及設計輔助運動訓練,以協助運動員重返正規訓練。

比方說,運動員在動作之前,須讓肌肉與筋膜處於最佳狀態,因此當運動員有肌肉緊繃感時,便需要物理治療師以徒手方式進行局部軟組織拉筋或按摩放鬆。在運動訓練或賽事結束後,肌肉纖維的小撕裂傷與周圍代謝作用,也會造成局部軟組織的緊繃,運動員也需要物理治療師的協助以進行軟組織處置。運動場上常可見運動員大腿外側會因緊繃而浮現輪廓,但經物理治療師治療後,就因肌肉不再緊繃而呈現較平坦的外觀。

當運動員發生運動傷害,並經過醫師診斷之後,物理治療師還會利用特殊徒手療法或一般醫療院所復健科與物理治療科中常見的電療、超音波治療或其他非侵入性治療儀器來治療運動員。物理治療師因為精通解剖學、生理學與肌動學,因此能提供運動員骨骼肌肉系統評估,找出運動員功能性動作的缺陷,提供輔助運動訓練,例如核心肌群訓練,也就是提供運動員腹背肌群與各關節周圍肌群的強化,以提升動作執行時的穩定度,降低運動員脊椎或其他關節的運動損傷。

運動傷害防護員是負責運動傷害防護的專業人員,目前由教育部體育署委託臺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辦理檢定考試並頒發證書。根據該學會對於運動傷害防護員的定義,運動傷害防護員隸屬於運動醫學團隊,做為運動團隊與醫學群醫療單位之間的橋梁,協助與競技運動有關的傷害預防、照顧等工作。主要工作是運動傷害的預防與現場處理、針對運動員的需要訂定與執行運動處方、協助運動員體能的調整與維持、監督運動員整體健康,以及幫助受傷運動員安全地在最短時間內恢復運動競賽水準。

除了在運動場上運動員受傷的第一現場可見到防護員的身影外,防護員也常透過運動貼紮協助運動員預防運動傷害。更重要的是,在運動員完成復健治療後,須透過防護員的協助設計輔助運動訓練,讓運動員在傷後與重返正規訓練能無縫接軌,避免運動傷害再次發生。

國家對於優秀運動員的照護

2013年1月1日起,教育部體育署為國家訓練中心的國家隊成員提供免費且完整的醫療照護,並把運動醫學列入培育計畫中。其中一項是區域運動教練科學研究中心輔導計畫,由國立體育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體育學院、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國立成功大學與國立東華大學6所大學,分區域為優秀青年運動人才執行運動科學介入輔導。優秀運動員名單由各運動單項的國家協會推薦,通常也是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的前三名,受輔導的運動員可接受免費運動傷害醫療服務。

以國立體育大學為例,運動科學中心經運動員同意後,把名單交給桃園縣壢新醫院與桃新醫院,桃園地區接受運動科學輔導的運動員便可前往醫院復健科接受免費運動傷害治療。然而這項服務尚未涵蓋外科手術治療,或非運動傷害治療的部分負擔。計畫中也由運動傷害防護員與物理治療師為運動員進行功能性動作檢測,以及核心肌群的訓練。除了運動傷害的部分外,也進行血液檢測,藉由血液生化分析了解運動員的健康狀況,並給予營養與飲食輔導。

體育署的另一項計畫是培育優秀原住民青少年運動人才計畫,受輔導的運動員可接受免費醫療健康檢查,不僅了解運動員的健康狀況,也可協助篩選內科疾病危險因子,例如心電圖檢查,以避免運動猝死的發生。

運動科學資訊系統與軍團式輔導

目前國立體育大學運動訓練與科研中心已率先啟動運動科學資訊系統與「軍團式輔導」。運動科學資訊系統的概念是希望把所有運科檢測的數據,以及運動傷害紀錄輸入資料庫中,期待數年之後,例如2017年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前,運動科學人員可協助運動員排除訓練的盲點,提供個別化訓練,就像醫師給藥一樣,提供精準的訓練劑量,以期能有效提升訓練效果,並排除運動傷害發生的可能。

負責國家隊訓練的單位可藉由資料庫中的數據,進一步了解運動員的特性與身體狀況,甚至藉由這些數據在國中、小學選才,或為其他運動員排除運動傷害危險因子。但因為每一種運動單項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育部體育署也引導國內運動科學與醫療團隊針對不同運動單項運動員族群,進行個別的運動科學與醫療套裝服務,這也就是軍團式輔導的概念。

舉例而言,田徑運動員與游泳運動員的運動特性不同,動作技術所需的體能與肌肉群,甚至發生的運動傷害都不盡相同,因此田徑與游泳運動員各自需要一組運動科學與醫療軍團為選手服務。特別是在運動員醫療照護的意義上,一套完整的運動科學資訊系統不僅可以記錄運動員受傷的時機、部位與處置方式,也可以記錄運動員當時是在一年之中的哪一個訓練階段、當時的訓練強度,以及當時的訓練頻率與時程,透過與運動傷害機轉的交叉比對,應可以清楚掌握運動員受傷的模式、危險因子,甚至復原的模式。

以一位男子鉛球運動員A為例,自2008年起,田徑協會透過運動傷害模式追蹤而掌握他的受傷模式。據了解,當A選手在專項期的訓練強度達到能投擲19.50公尺以上時,其重量訓練的強度加上胸大肌與腿後肌連帶到下背部筋膜的緊繃,使其投擲時肩部難以做出外旋與水平外展動作,因而發生腰部過度伸張的代償動作,使得A選手的腰椎承受很大的負荷。這也是有經驗的物理治療師在為運動員進行運動診斷所得出的結論。

因此物理治療師在一般體能期,便會與教練協調加強核心肌群訓練,以提升脊椎穩定能力,並在專項期更強調A選手的拉筋運動與改變奧林匹克舉重模式,以降低腰椎受傷的危險顧慮,這措施在一場重要國際賽前成功地避免腰椎的舊傷復發。更重要的是,經由過去的數據顯示,A選手只要能維持10周的正規訓練並保持健康,便能恢復投擲20公尺以上的國際水準。

雖然A選手在一場重要國際賽事前4個月於小賽事中不慎拉傷上臂三頭肌,但因為距離重要國際賽事尚有4個月的時間,因此可以放心先停止上肢訓練,在長達6周的休息養傷之後重新體能訓練。雖然一直到5月底A選手一直無法有好的成績表現,但田徑協會清楚掌握A選手的運動傷害後復原模式,並沒有放棄A選手。因此他在重要的國際賽事中依然有20公尺以上的好成績,甚至進入決賽。

這位選手的例子不僅充分解釋運動傷害預防的重要性,更讓國立體育大學的運動團隊深信,透過運動科學資訊系統把訓練歷程與運動傷害的追蹤結合,不僅可能做到運動傷害危險因子的排除,更可以為運動員建立運動傷害模式,以確保重要國際賽會前對於運動員的妥善醫療照護與訓練安排。

百分之五的醫療照護的重要性

體育界視國際賽會如同帶兵征戰,精兵政策當然遠比人海戰術有效率。當國家隊在國際賽會中爭取到一面金牌時,總能為國人帶來一番鼓舞。透過國際體育賽事,更讓臺灣國民外交的觸角延伸到政府無法觸及之地。然而一面金牌背後往往是無數心血的結晶,醫療照護對於金牌選手的重要性僅約占百分之五,運動員卻可能在國際賽會前因為一次受傷使得十年的苦練一夕全毀。

從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可以看到臺灣醫學的發達,但從運動員所受到的醫療照護細緻程度,更可以看出一個國家醫學的先進程度。這不僅代表政府對運動員的後援,更顯示全民在科學上的素養。當臺灣的體育與運動科技,尤其是醫學,能更完善地結合時,相信每一屆都取得奧運金牌的可能不再是奢望。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