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海洋教育與休閒:推動海洋教育的舵手

101/07/09 瀏覽次數 23012
基本上海洋給予國人的印象是壯闊且充滿希望的,然而更多人卻認為海洋是危險的,這種負面的潛在意識正是戒嚴時期海防管制下所產生的結果。

事實上台灣四周環海,親近海洋本是很自然的事。然而由於特殊的政治背景,除了經政府核可進入海岸或從事海洋活動的人們外,其他人與海洋互動的機會受到相當的限制。因此,多數國人並非透過與海洋的直接體驗來認識它,而是經由學校教育的途徑。

在傳統學校教育的教科書中,有關海洋的概念所占的比率相當不足,即使偶一出現,也潛藏著陸地思維的偏見,或呈顯海洋的負面形象,造成國人對海洋的認知更為不足與偏頗。

未來是一個競逐海洋的藍色世界,無論哪一個國家,只要能有效利用與保護海洋,便能立於永續發展的地位。有鑑於此,教育部陸續推動了一系列的海洋教育政策與措施,其中已於民國一百學年度,在國民中小學推動海洋教育議題,期從學校教育培養國人正確的海洋素養。

這一目標能否達成,關鍵在於中小學教師是否具備推動海洋教育的知能。如果教師確能擁有適當的能力,且能扮演推動的舵手,海洋教育必能有效地落實。

然而,教師應具備海洋教育能力的圖像為何?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可從過程能力、準備能力、評鑑能力與背景能力四個層面來理解。

過程能力

教師推動海洋教育所需的第一塊能力拼圖,就是教學的過程能力。教師若能具備這項能力,將可以做好教育活動或場地的選擇、活動的執行、學生安全的維護,以及發生危機的處理等任務。前述任務中,尤以學生安全的維護最為重要。

不可否認的,海洋雖美,但如果沒有正確的認知,往往會陷入危險的處境。因此,教師在推動海洋教育的第一步,應先具備確保學生安全的能力。萬一發生危機時,也要有處理的能力。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浮潛教學時,教師不僅自己應下水陪同學生練習,也應事前規劃演練,以避免學生從事浮潛活動時發生意外。

在這層面能力拼圖之下,教師應具備的第二重要能力是對教材教法的使用能力,這種能力表現在教學方法的活用和海洋教育補充教材的運用。前者,是指教師應根據教學的需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為了讓學生親近海洋,應提供學生親海的體驗活動,以加深學生對海洋的認識。後者,是指教師在現行教科書內容中海洋概念比率相對偏低的情況下,應該運用補充教材,擴大海洋教育材料的廣度與深度。

在這層面能力拼圖之下,教師應具備的第三重要能力是海洋教育的主題教學能力。教師的這種能力是表現在現場的實際教學中,包括把海洋教育議題規劃為主題式的教學,或者把海洋教育議題融入學科或跨學科領域的內容中。事實上,目前中小學生要學習的課程內容越來越多,因此把海洋教育議題融入或整合在各領域的教學中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成為教師的另一項重要挑戰。

海洋教育教學的過程能力被認為是首要且最重要的一塊能力拼圖,也是目前教師覺得比較有把握的部分,這可能與教師在師資培育階段便已具備結合其他領域教材教法的知能有關。然而,在海洋教育活動安全的維護上,教師能力仍有許多待增長的空間。

準備能力

推動海洋教育的第二塊能力拼圖,是教學前的準備能力。在這層面能力拼圖之下,以具備教育的實施熱忱最為重要。如果教師具有熱忱,不但能樂於推動海洋教育,也會積極參與相關的活動,如社區海洋民俗文化活動等。

另一個重要的能力是對於海洋教育的目標認知,特別是透過能力指標的解釋與分析,把海洋教育能力指標轉化為教學目標的能力。

第三個重要的能力就是海洋教育的設計能力。教師在實施海洋教育教學之前,須具有選擇與運用海洋教育資源的能力,蒐集有效的教學材料,針對這些材料進行組織、編輯與活動設計,以利於教學的實施。

最後,教師也應該具有豐厚的海洋教育知能,以做為海洋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學的重要基礎。這些海洋領域專門知能包括海洋休閒,如親水活動、海洋生態旅遊等;海洋社會,如海洋經濟活動、海洋法律與政治等;海洋文化,如海洋歷史、文學、藝術、民俗信仰、祭典等;海洋科學,如海洋物理、化學、地理、地質、氣象等,以及海洋資源,如海洋食品、生物、生態、能源、礦物等。

海洋教育教學的準備能力,是目前教師覺得比較沒有把握的部分,特別是在海洋教育的知能方面,這可能與過去所培育的師資鮮少有海洋教育相關科系背景有關。這樣的現象凸顯了今後在推動海洋教育政策的實務面上,應更積極充實教師海洋教育的知能,以提供教師豐富的海洋知識基礎。

評鑑能力

第三塊重要能力拼圖是對教學結果的評鑑能力。教師首先應具有透過評量以了解學生學習成果的能力,而且能根據評量結果有效運用於改善所規劃的課程與教學。當然,除了對學生評量的能力之外,教師能否應用教學評鑑評估其教學效能,以修正其教學行動,也是重要的能力內涵。

第二個重要的是教師應具有教育成果的展現與分享能力,這種能力不但能展現學習成果,在過程中也能獲得統整性的學習。通常教師較具有靜態的展現與分享能力,例如透過海洋藝術創作的展示呈現學生學習的成果。但另一種展現的途徑是動態的,例如海泳、浮潛、帆船等活動的舉辦。這種動態的展現需要更多相關條件的配合,包括人員的支援、場地的規畫、設備的提供等,當然最重要的是教師本身須具備這些動態展現與分享的知能。

海洋教育教學的評鑑能力被認為是第三塊重要的能力拼圖,也是目前教師較需加強的能力。尤其許多教師在努力規劃並實施了活潑的教學活動之後,經常會出現的疑惑是:「這樣的教學活動成效如何?是否有需要改善之處?」這些疑惑都需透過教學結果的評鑑來回應。然而教師原本對於評量的能力就較不足,如今要把評量進一步運用在教學學習成效的評估上,可以想見對教師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背景能力

第四塊能力拼圖是教師推動海洋教育的背景能力。教師是否能在推動的歷程中,察覺教學時所需的背景條件?不同的海洋領域,如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等,分別需要不同背景條件的支持。例如海洋休閒教學活動需要場地的支持,如果教師能具有海洋休閒教學活動實施的覺知能力,便能規劃更有效的教學方案。

其次,教師對於教學資源的評估能力也頗具重要性。在推動海洋教育之前,教師必須針對相關的教學資源進行評估。例如學校是否瀕臨海洋?學校的自然環境資源是否有利於實施海洋教育?在學校現有的課程規畫上,還有多少教學時間可融入海洋教育議題?學校附近是否有各種足以支持海洋教育活動的社區或機構?有多少教師具備海洋教育知能而能勝任教學?透過評估結果可以做為課程規畫與發展的起點。

海洋教育教學的背景能力被認為是第四塊重要的能力拼圖,也是目前教師覺得比較沒有把握的項目之一。根據研究,教師對於資源評估的能力普遍在中下程度。這樣的隱憂容易出現已規劃妥善的海洋教育活動,卻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支持活動進行。因此,如何提升教師的教學資源評估能力,是促進教師實施海洋教育活動課程規畫與實施的重要基礎。

教育部雖然提出一系列有關海洋教育的政策,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海洋教育政策的落實,仍需仰賴教師來實施。然而,教師在推動海洋教育時,是否已具備勝任的能力?這些能力的拼圖又為何?

教師的能力拼圖至少應包含四個部分,才能組成較完整的海洋教育能力圖像。這些能力拼圖一方面可做為教師檢視不同層面能力的依據,另一方面也是教師在海洋教育專業知能成長的引導。在政策推動國民中小學實施海洋教育教學的此刻,希望藉由教師海洋教育能力拼圖的提出,促進教師發展完備的能力,以提升教學的品質。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