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氣候變遷(三):解開氣候變遷爭辯之迷
102/09/30
瀏覽次數
10879
譚偉恩
|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科學不盡然是中立與可信的,它可能受到政治的干擾,更可能受到人為之操弄。例如:2010年氣候科學家Phil Jones便坦承有假造過關於暖化現象的數據。換句話說,地球有可能根本沒有變暖。事實上,不少人認為氣候變遷並不是什麼新問題,自古以來氣候本來就不斷在變化,當前的暖化何足懼之?對此疑惑,英國劍橋大學氣候變遷科學家Emily Shuckburgh接受本文專訪時表示,氣候的確是持續在變化的,但是在南極發現的冰核(ice-cores)物質顯示,綜觀人類歷史,溫度與二氧化碳的變化始終是在一個固定範圍值內。不幸地是,今天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已經遠遠超過了此範圍值了。所以說,我們所面對的是「異常的氣候變遷現象」。
儘管溫度異常攀升明顯,但科學界對氣候變遷還是有爭辯,例如國內學者童慶斌曾表示,以溫度為指標觀測氣候變遷太過單純化、誤差也較大。然而,Emily Shuckburgh與她的研究團隊在極地區域蒐集資料發現,自1850年以來,地球均溫上升了攝氏0.8度,其中2010年的均溫較1961年到1990年的均溫又高出了0.53度。所以「溫度」本身作為觀測指標並無問題,重點是測量的時間尺度。如果研究者從較長的時間尺度來看最近這10年(2000年到2009年;可參考下方圖示)的地球溫度變化,會發現這顯然是一段人類歷史上暖化最明顯的階段。
從附圖中我們的確看到全球溫度有異常升高的現象,但導致此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工業革命之後大量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嗎?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是這麼認為的,但Celia Sapart在他的研究中否定這樣的說法。Emily Shuckburgh傾向認為這是一個程度強弱的問題,但不能否認人類使用化石燃料後大量的碳排放對於暖化現象的「貢獻」。由於極地冰核物質中被發現分子結構裡有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而這樣的反應在距離21世紀越近時間內取得的冰核中越是顯著,因此人為溫室氣體與地球均溫的升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儘管證實地球暖化的資料與文獻目前已是汗牛充棟,但近兩年在美國與歐洲出現的幾次大型雪災讓人們不禁懷疑究竟是全球暖化,還是全球「冷化」(cooling)?
Shuckburgh認為,雖然美國或歐洲因為出現雪災,導致區域均溫比以前低,但我們不能忘記,同樣在北美而且緯度更高的加拿大卻有個暖和的冬季,西北航道的融冰現象是鐵證。而在北歐的挪威與芬蘭,冬天的均溫也比以前高了一些。所以說,雪災現象無法否認全球均溫攀升的事實,反而是提醒我們注意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天氣(extreme weather)。
氣候議題的科學爭辯是重要的,不同觀點都在扮演平衡機制,避免人們產生過度盲從或不假思索的暖化認知。但為了生存,人們也必須做好最壞劇本的打算。因此,倘若氣候變遷與暖化是確定的,我們該怎麼辦?
這不僅是科學問題,同時也是風險因應的議題。Shuckburgh提供了一個建設性的思考:「伴隨氣候變遷而來的諸多威脅是全人類社會共同的問題,越晚形成共識,越遲展開行動,成本就越高昂。各國持續地自我本位與不合作會為人民帶來災難性後果。」
此外,Emily Shuckburgh呼籲,科學知識的價值在於幫助我們找出問題的癥結,但解決這些癥結卻不能迷信科學,合作才是解決問題的上策。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有科學家堅持,人為因素不該被高估,自然界中有太多其它的變數也同樣影響著氣候變遷,例如太陽的周期活動。
英國天文物理學家Piers Corbyn的太陽循環周期理論在近兩年漸漸受到重視。然而,有人曾做過研究,發現1960年以前太陽輻射活動和地球溫度的變化旗鼓相當,但過了1960年,太陽輻射活動開始趨緩,而地球溫度卻明顯一直在上升。這說明了什麼?人們或許不能輕忽太陽的周期活動對地球溫度有影響,然而,如果太陽活動已經趨緩,而地球溫度依舊繼續上升,可以合理推斷太陽輻射活動不是導致地球升溫最直接與顯著的變數。(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
林傳堯 | 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
審校:
葉欣誠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暖化(76)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10/30
有問題就問資料探勘!但是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5
用綠豆殼突破貓的絕症——貓傳染性腹膜炎的新可能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08
當 AI 晶片全面進攻終端裝置,產業有哪些挑戰與應用?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從老舊門鉸鏈到年輕膝蓋,自體幹細胞治療讓人重返跑跳的日子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