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認識愛滋病——愛滋病的治療

102/12/20 瀏覽次數 13935
 
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管局發布通報,指出一種前所未知的疾病正在洛杉磯的年輕男同志中蔓延。事後回顧,那是發現愛滋病的第一份官方文件,今年(2011)剛滿30周年。

30年來,愛滋病的科學已有非常大的進展,治療藥物也多得讓「雞尾酒療法」成為神奇的咒語(按,「雞尾酒」即同時服用幾種作用不同的藥,早就是肺結核的標準療法)。我們對於愛滋病的文化想像,包括對同性戀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我們已經知道,愛滋病不是什麼「世紀黑死病」。(20世紀從來沒有出現過「世紀黑死病」,最近幾個世紀都沒有。)1980年代大眾對於愛滋病歇斯底里的恐慌,恍然如夢。

事實上,我們仍然沒有預防愛滋病的疫苗,也沒有特效藥。過去30年防治愛滋病的經驗,最重要的教訓就是:哪怕是絕症,善用知識、改變行為就能擋下它橫行人間的勢頭。

說來這是再尋常不過的道理了。過去兩個世紀,人類對抗致命病原最重要的武器,並不是特效藥,而是改善居住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包括供水、處理汙水與垃圾)、改變生活習慣(如洗澡)。現代醫學直到20世紀,才研發出對付致病微生物的特效藥:1909年的梅毒特效藥;1930年代,磺胺藥(消炎藥);1942年盤尼西林(一種黴菌生產的抗生素)開始在美國量產。1943年10月中旬,學者才找到治療肺結核的鏈菌素(一種放線菌生產的抗生素)。因此所謂善用知識,不必是偉大的醫學突破。即使還沒有特效藥對付致病原,只要了解牠們的行為特色,也能遏阻牠們危害人命的能力。
 
愛滋病的症狀與治療
 
話說愛滋病毒侵入人體後,主要的寄生目標是一種特殊的白血球。因此血液中那種白血球的數量可以當做病情指標;若數量大幅下降,就表示免疫系統受到了重創。但是愛滋病毒有兩個特性,令防疫專家極為頭疼。首先,愛滋病毒進入人體後,會潛伏一陣子,流行的檢驗法偵測不到(空窗期)。其次,感染了愛滋病毒的人,往往三、五年後免疫系統才呈現潰敗的徵兆(潛伏期)。

目前治療愛滋病患的藥,主要功能是抑制病毒複製。那些藥對付潛伏的病毒是否也有積極效果?防疫專家極為關心,事涉病人、家屬的健康與隱私、公眾的健康、公共資源的運用,茲事體大。2005年4月,美國國家衛生院資助了一個實驗,就是為了發現提前治療的效果:1,763對男女參與(其中同性戀只占3%),每對只有1名感染愛滋病毒,處於潛伏期。
 
 
今年5月實驗喊卡,因為結果顯示:在病發前服用抗病毒藥有明顯的好處。不僅感染者發作併發症的風險降低,性伴侶的感染風險更大幅下降,達96%:提前服藥治療組只有1例,而直到發病才服藥的對照組有27例。評估實驗結果的獨立小組要求立即停止實驗,把結果通知所有參與者,並向對照組病人提供同樣的藥物。

過去,安全性行為教育是重要的防疫手段。現在公衛部門多了一個有效的策略:對感染者提前施藥治療。

根據WHO的資料,全世界每年因愛滋病過世的人有180萬,但是那些人主要生活在赤道附近的第三世界,而不是歐洲、北美,與瘧疾一樣。(每一年因瘧疾過世的人達到100萬,主要是第三世界的人民。)2009年,平均每天新感染愛滋病的人超過7,000人;97%都在貧窮國家。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