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透視躁鬱的祕密

99/02/06 瀏覽次數 19939
報紙上偶爾會出現一些令人難以想像的瘋狂購物舉動,例如:刷爆信用卡、快速決定購買多間豪宅但又無力付款……這些精神上的狂躁,通常會伴著隨後而來的憂鬱,表現出完全不同於之前的低潮與封閉。

現在科學家知道這是躁鬱症的一體兩面。先前在雙胞胎、家族史和領養的研究中,發現這種疾病有強烈的遺傳性,一般有兩個表現期。在躁期能量充足,會不停說話、不需睡覺,且情緒高亢、點子很多,由於靈感常常泉湧而出,因此有的藝術家就算知道自己患病也不想服藥,深怕錯失了靈光一現的念頭。但是同一個人到了鬱期則會情緒低落、非常憂愁,不但對所有事物都失去興趣,甚至想自殺。患者會在幾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從躁期掉落到鬱期,有時候還會交替數個循環。因此躁鬱症也稱為「雙向情緒障礙」,其致病原因非常複雜,目前所知仍有限。

成功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的孫孝芳教授初回國時,看到了躁鬱症的兩種極端表現就深受吸引,認為這是個極富挑戰性、有待開拓的領域,因而投入研究。

但是在這複雜的病因中,如果採取傳統遺傳學的方法,需要大量樣本才能做統計上的分析,所需的研究資源十分龐大,遠非一個新手所能希冀。因此,她採取的策略是鎖定這疾病中較強的表現形態,因其受基因的影響應該較大。她也聚焦在血清素傳遞系統的研究上,血清素是大腦皮質上的主要神經傳導物質之一,過去的研究顯示它對一個人情緒狀況的調控有很大的影響。

孫教授在臨床上與中山醫學大學的賴德仁醫生合作,協助蒐集臨床病人與對照組的資訊。針對所有樣本的血清素傳遞系統都做詳細的分析研究,經過幾年持續的探討,目前對這系統的認識越來越清楚。

他們發現血清素系統中的幾個基因,包括合成酵素基因、血清素運轉基因、血清素受體基因、第二色胺酸氫氧化酶、血清素代謝基因等,都與這病症有強弱不等的關聯,過多或不足都會引起情感上的病狀。利用多年累積的足夠資料,孫教授進一步分析在血清素傳遞系統中,基因之間彼此作用的加乘效果。他們發現原本個別基因的影響或許不大,但加總起來整個系統的作用就很可觀,這讓人對「系統運作」有著深刻的感觸。

除此之外,目前治療情感性疾病的藥物,包括鋰鹽與百憂解,也在這一系列的研究中確認了其在細胞體內調控血清素系統基因的影響。未來孫教授打算從功能性的角度,探討血清素的傳遞系統失常引發躁鬱症的分子機轉。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