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皮夾有錢,越容易被歸還?

108/09/02 瀏覽次數 2143
 
要是你撿到了一只皮夾,其中有聯絡資訊,但是沒有錢,你會不會聯絡失主?再設想另一個情境:這只皮夾裡不只有聯絡資訊,還有鈔票,你的態度會不會因而改變?要是會改變,理由是什麼?還有,要是撿到皮夾的是其他人,他們的決定會是什麼?
 
誠實是推動世界運轉的力量。在社會中,人與人若沒有一定程度的信任,社會就會分崩離析。這是常識,因此學者對誠實非常感興趣。不過,大部分的研究都在實驗室進行;而且已發表的研究,實驗對象多是比較富裕而且受過教育的西方人。
 
有錢的皮夾,歸還率比較高?
 
最近美國密西根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組成的團隊花了幾年時間觀察真實的世界:到世界各地以當地人做實驗對象,合計40國,355城市,17,303人。首先,研究助理到銀行、博物館、警察局等公共場合,匆匆把一只皮夾交給接待人員,說是在附近街道上撿到的。皮夾中有3件物事:名片(有姓名與e-mail地址)、家用品採購單(以當地文字寫的)、一把鑰匙。可是,有些皮夾裡還有錢:價值13.45美元的當地貨幣。然後就是等待:收到皮夾的仁兄會不會聯絡失主?
 
結果,40國之中有38國,有錢的皮夾回收率比沒有錢的皮夾還高:51% vs. 40%。當然,各地之間有很大的差別,例如北歐國家的歸還率最高,亞洲、非洲最低。但是每個國家之內,兩組之間的差異卻保持穩定:有錢皮夾的歸還率比無錢皮夾的歸還率高,大致在11%左右。這是一開始的實驗結果,於是研究人員再挑了3個國家做實驗(波蘭、英國、美國),塞入了更多的錢(價值94.15美元)。結果歸還率上升到72%(13.45美元的皮夾61%;沒錢的皮夾46%),誘惑越大越誠實?
 
出乎意料的結果,與利他行為有關
 
這個結果顯然與研究人員預期的不合。一開始,美方研究人員找了299名志願者,都是美國人,請他們預測實驗結果。大多數人認為:皮夾裡的錢越多,越可能遭到「沒收」。研究人員也找了279名頂級經濟學者詢問同一問題,他們的答案並不比眾多路人甲準確多少。這大概出自老於世故的長者傳授的處世之道:「防人之心不可無。」
 
可是結果卻反映了另一個有力的行為動機:為所當為。過去幾十年,最熱門的演化生物學問題之一便是「利他行為」的演化。我們甚至願意為了萍水相逢的人犧牲自己的利益,這一普世行為與價值是怎麼演化出來的?生物學家、人類學家仍在辯論。當年經濟學鼻祖亞當.史密斯對自利心與公益的關係,做過發人深省的討論,仍是這一辯論的重要靈感之一,他今日的徒子徒孫反而對這一人性光輝缺乏信心,教人不能無憾。
 
參考資料:Money doesn’t make the world go round. The Economist, June 22nd-28th, 2019, p. 64.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