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綠建築:綠建築的巧思
100/04/06
瀏覽次數
31065
郭柏巖
|
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
全球暖化與能源供應的危機,引起全人類對地球永續發展的疑慮,無論在經濟面、產業面、文化面,甚至是建築界都開始重視這一議題。臺灣位處亞熱帶,屬於潮溼多雨的氣候,建築設計得面臨高溫潮溼氣候的挑戰,都會區高密度的發展使「都市熱島」效應日益嚴重,居住的環境不但越來越炎熱,建築也越來越耗能。我們必須思考解決之道,尤其在環保意識高漲的今日,建築設計更該積極面對這議題,「綠建築」的環保新思維就此快速地蔓延開來。
建築與能源的關係
近年來人口快速成長消耗了大量的地球資源,並產生各種環保問題。雖然石油、天然氣等的儲藏量有限,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人類利用這些珍貴的資源改善生活,帶來文明卻也招來汙染。根據經濟部能源會的統計,臺灣的能源結構中有 65.5% 以上為火力發電(包含燃油、燃煤及燃氣),這些發電方式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年年增高,正是「溫室效應」中最重要的幫兇。過高濃度的二氧化碳讓這效應日益惡化,使得地球溫暖化與氣候異常的現象接踵而至。
臺灣每年用電量平均成長 7.8%,而耗電尖峰都集中在夏季月分,這是夏季大量的空調耗電所致,這一問題也造成了我國的供電危機。臺灣早年空調設備的使用處於剛起步階段,建築外殼設計缺乏節能的觀念,導致許多中央空調的大樓以低效率空調的形式設計。悶熱的環境令使用者痛苦不堪,因而在建築物靠窗區域紛紛做二次改裝(如加設反光窗簾、夾板或矮櫃),除了使都市景觀雜亂外,這些毫無遮陽設計的建築,也造成嚴重的能源浪費與不健康的室內環境。
前人在建築上的智慧
「建築」是供人居住與使用的,理當充分掌握所在區域的氣候因素,這一道理可以從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傳統民居中找出驗證。由於人類居住的範圍分布極廣,大致可以分為 10 個氣候區域,即地中海型、沿海型、亞熱帶型、大陸型、熱帶雨林型、熱帶稀樹高山型、大草原型、乾草原型、凍原/針葉林冰原型、沙漠型等。每一區的氣候條件都不同,居民面臨的居住問題也相異。
例如,在高山型的氣候區中,居民相當重視建築的保暖性,為了抵禦嚴寒而增加建築的外牆與屋頂厚度,這猶如在建築物上穿了一件厚外套;使用的建築材料也以就地取材為主,充分顯示了當地居民的智慧。
又如臺灣近鄰的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處於熱帶雨林型氣候區,最高年均溫約攝氏 30 度,且室內外溫差不大,午後又常有驟雨可減緩酷暑,這時建築的保溫性就不若寒冷地區那般重要,反而需要解決高溼與炎熱的問題。因此,傳統的建築通常以「杆欄式」或「平臺屋」構築。
在馬來西亞,便透過架高的樓板,讓風有效通過建築底部以帶走溼氣,木板建造的樓板則保有縫隙,讓涼風穿過樓板進入室內。同時建築規畫保持長條形配置,讓風能更順利地帶走熱氣與溼氣。至於炎熱的陽光,則依賴深出簷的屋頂解決熱輻射的問題。
再如赤道無風帶地區由於沒有颱風的困擾,一些餐廳、飯店、公共建築喜歡做成全面開放通風的大屋頂空間,屋頂也設計成兩層式斜屋頂,讓上下層的屋頂接合處保有開口,以達到熱空氣上升時能有效排風的目的。這種以大屋頂造形為特徵的熱帶氣候民居,除了能夠遮雨外,還可發揮良好的遮陽功能。因此熱帶傳統民居都有較大的屋頂、深出簷,形成當地特殊的建築模式。
上述這些建築以現代人的觀點來看或許出之鄙陋,卻能反映當地居民在面對氣候挑戰時的智慧。那麼什麼樣的建築才適合臺灣的氣候特性呢?
臺灣位處北緯 21~25 度,在氣候分區上屬於「亞熱帶型」,也是一個炎熱、潮溼多雨的環境。整體來說,臺灣日照充足,年日照時數可達 2,100 小時以上,夏季平均氣溫是攝氏 27~28 度,冬季也在攝氏 15~16 度以上,全年平均相對溼度在 78~85% 之間。因此,適度地減少直射陽光進入室內以避免室內高溫化,並設法降低室內的相對溼度,才可以讓人感到舒適。
了解這樣的氣候特性後,只要從建築規劃階段就充分考慮基地的方位與常年風向的路徑,再搭配良好的陽臺或遮陽板設計,便可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加上現代的建築隔熱材料性能不錯,只要在合理情況下使用,便可以建構出適合臺灣氣候的建築。
熱溼氣候下的建築節能設計
綠建築的意義在於創造「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其中又以「節能」的訴求最為重要。什麼樣的建築才符合綠建築的節能設計呢?其實建築設計只要能夠善加利用當地的風土氣候特性,並與環境融合以達到低汙染、省能源的目的,就是最佳的綠建築設計。
巧妙的遮陽設計
在都市中經常可見各種標榜時尚的餐廳,為了求得餐飲空間的視覺穿透感,便大量使用透光率高達8成以上的清玻璃。這類玻璃無法有效遮光或隔熱,因此每到特定時段,大量的陽光直射進入用餐空間,刺眼與炎熱的光線就會嚴重干擾消費者。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業者只好在室內加裝各式窗簾,並以強力低溫的空調來降低室內溫度。殊不知強烈的冷風若直接吹拂用餐區的人群,將形成「冷擊現象」(cold draft),使得人體感到寒冷不舒適,尤其靠窗邊的消費者就在一邊冷、一邊熱的環境下用餐,業者也得每月支出驚人的電費。其實只要善加利用遮陽設計,這些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舉例來說,某間位於南臺灣的餐廳,由於基地長軸恰好面臨西邊,因此有嚴重的西曬問題。建築師解決的方法是採用活動式的金屬百葉以遮陽,並使外遮陽與內面玻璃牆面保持一段距離,讓空氣可由中間穿梭帶走熱量。當中午太陽移動到建築上方時,遮陽板會水平撐開如同遮陽傘般遮擋強烈日照;當下午太陽西移時,便把遮陽板降下以解決西曬問題;到了夜晚,再次升起遮陽板恢復餐廳的穿透感,如此簡單聰明的設計,並不需要花費非常多的金錢便可達到。
再以日本沖繩縣糸滿市役所為例,當地許多民間的建築立面上經常使用各種鏤空的空心花格磚,目的是為了讓風不受阻礙,可以順利地進入室內達到通風的效果。這種充滿陰影孔隙與深遮陽外觀的傳統沖繩建築風格,便融入到這棟現代化的辦公廳舍中,因而獲得日本綠建築評估制度 CASBEE 中 S 級的認證(最佳等級)。
市役所位於海邊,建築四周外牆被各種不同形式的外遮陽板覆蓋,用來有效隔絕沖繩炎熱的陽光。建築物北向的立面設計採垂直遮陽板的方式,可以引進穩定的陽光,同時達到隔絕日射熱的功能。東西向的立面則設計以格子遮陽,這是因為日出與日落的陽光入射角度較低,所以透過具有斜度的格子遮陽來抵擋陽光。遮陽板與窗戶保留一段距離,可以保持空氣流通,達到更好的隔熱作用,且內部空間一樣可以維持明亮的辦公環境。
透過紅外線溫度攝影機,可以清楚觀察到建築物的表面溫度,在陽光直射的區域呈現紅色表示溫度較高;遮陽板的區域則顯示綠色表示溫度較低,可見遮蔽效果良好。
有效的隔熱構造
都市中經常可見鐵皮式的屋頂違建,部分民眾是以「雙層屋頂」做為既有屋頂外的第二層屋頂,把強烈的日射熱能擋在外部,同時利用屋頂下的半開放式空間通風,減緩在頂樓房間內因過熱導致的不適。但是大部分的人是貪圖增建後的樓地板面積,使得這類增建的空間多半有悶熱不堪的問題。
另外,常見因施工不當或年久失修,造成隔熱磚破損而喪失隔熱能力;甚至是簡陋的外牆隔熱設計造成內部空間過於炎熱,即使到了夜晚仍然悶熱不堪。這種隔熱設計不良的構造,正是建築耗用大量空調能源的元兇之一。
國內的建築法令在「建築技術規則」中已經嚴格規範了各類型建築物構造的隔熱水準,如屋頂平均熱傳透率須低於 1.0 W/(m
2
.k)、住宿類建築外牆須低於 3.5 W/(m
2
.k)。但是這法令是針對近年興建的建築加以規範,對於為數眾多的舊有建築卻無法溯及既往,舊有隔熱效果不佳的建築物,只能由屋主主動採取更新翻修的方式自求多福了。
高效率的空調使用
臺灣地區夏季使用空調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雖然這些設備會消耗不少能源,但是如果採用高效率的機具(高EER或性能係數),並搭配各種空調節能設計的手段,應可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以位於夏威夷檀香山的 Punahou Case Middle School 為例,這所中學是通過美國綠建築評估制度「LEED-NC ver 2.1」的評估並獲得金牌級的綠建築,同時榮獲 2006 年美國最佳綠色校園指標(Green Schools Guide)。
這所學校校園中隨處可見陽光照射在白色的牆面上,與屋簷創造的陰影形成一個和諧的畫面。雖然也使用空調,但是進行建築配置時,建築師考慮到長年東北風向的路徑,因此採用分散的建築配置與走廊,讓涼爽的東北風能更有效率地流過建築群,使校園不會過於炎熱。此外,還利用建築的深出簷、水平遮陽板,以及低輻射高性能玻璃,來抵禦強烈的日照以減低空調的熱負荷。
在建築經妥善設計後,才考慮採用先進的儲冰式空調系統,利用夜間較便宜的電價製冰,白天再行溶冰,讓熱交換後的冰水送達每間教室做為冷源。必須注意的是,這種儲冰空調系統需經過空調技師細心的設計與管理才可使用,否則容易失敗,非但無法省錢反而更耗能。
同樣位於美國夏威夷的 Gateway 能源中心,更把空調設計發揮得淋漓盡致。該中心曾在2007年獲得 AIA(美國建築師協會)與 COTE(環境委員會)評選為美國當年十大綠建築,也是通過美國綠建築評估制度白金級的綠建築設計。
這棟建築最大的特色在於「幾乎零耗能的空調系統」,不需耗用太多的電力就可運作,甚至在夏季室外溫度高達攝氏 34 度時,室內仍然可以維持在攝氏 26~27 度。它利用冰冷的海水做為空調系統的冷源,透過熱交換的方式讓空氣降溫。當冰冷的海水送達這棟建築物後,通過多層且密集的細小水管,讓空氣通過時可以達到降溫的效果。
此外,這建築還利用「浮力通風」的原理,帶動氣流的流動,因此可以不使用任何的機械換氣設施,如抽風扇或電扇等。所謂「浮力通風」,是利用溫度的差異達到空氣流動的效果,因此建築的屋頂採用銅製的材質,以達到更佳的導熱效果。當空氣被加熱後會往上升,而由建築周圍的煙囪排出,在熱空氣排出時,高架地板下經海水冷卻過的涼爽空氣就趁虛而入充滿教室或研究室。這樣的誘發機制讓空氣作為一個流動的介質,不需要額外的機械動力就可以發揮類似空調冷氣的效果,是一個相當高明的手法。
太陽能與建築整合設計
如何提高太陽能源的利用效率,是科學家正在努力研究的課題,為了擺脫單純架設在屋頂上的做法,建築師構思了各種利用方式。
以糸滿市役所為例,它是一棟把太陽能光電板與建築遮陽融合設計(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的傑出案例。當走近位於建築南面的外遮陽棚架下方時,馬上被高聳的氣勢所感動,整個太陽能遮陽架長達 25 公尺,橫梁上裝有多片光電板。為了防止強烈海風與鹽分的侵蝕,光電板以兩片強化玻璃緊壓保護,且下緣保持傾斜以排水順暢,避免鹽分累積而影響發電效率。
從側邊觀察可以發現棚架由下往上逐漸傾斜,目的是避免下方的光電板被上方的阻擋,以求得最佳的發電效率,層層疊架的水平光電板也有遮擋南向角度較高的太陽光的作用。整個光電板設置容量是 196 瓩,在政府辦公建築中屬於規模很大的,可提供的電力約占全棟建築每年消耗電力的八分之一。根據統計,每年可發電 20 萬度以上。
這種把太陽能光電板與外遮陽融為一體的設計,在夏威夷的 Gateway 能源中心也可以見到。這建築的屋頂上方架設了 20 瓩的太陽能光電系統,除了發電外也可替建築遮擋陽光及降溫,充分利用了當地高日照率的優勢,每年產生約二萬多度的電力。目前太陽能光電的發電效率只在 15% 左右,因此太陽能光電板的設置更應該發揮創意,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珍惜地球資源
由於水資源與原物料的取得越來越困難,這方面的議題同樣被綠建築所重視。先前提到的 Punahou Case Middle School,便在再生建材的應用上落實得相當徹底。例如,學校門窗有 60% 是使用回收的鋁料所製成的,橡膠地板也是使用回收的橡膠,甚至教室內的課桌椅、學生使用的置物櫃等,也都是回收再製物。雖然整體的造價較昂貴,但是校方認為這對環保有所貢獻,因此樂於這樣的投資。
該校也相當重視水資源的回收使用,每棟建築都可見到外露的雨水回收管,收集了全校每棟建築的斜屋頂排水,把雨水統一回收到埋藏在地下的預鑄式雨水貯集槽中,使雨水有效再利用。為了節省更多的水資源,該校也使用最新開發的免沖水式小便斗,專利設計的漏斗式排水孔,內部利用特殊可分解的液體封住逸散的臭味,因而省下可觀的用水量。
以上所舉例的建築規模雖然不盡相同,但是精彩之處在於結合地域特性,把風土建築的元素轉化在現代建築上,可見發展綠建築不一定需要依賴複雜的科技。這種內斂簡約式設計,以尊重地形地貌的觀念開發,重視各地區氣候的特性,運用適當的建築技術與材料的設計思維,才能發展出最適合居住的建築。
深度閱讀
郭柏巖(2005)
住宅耗電實測解析與評估系統之研究
,頁 16,成功大學建築系博士論文。
村上周三(2005)実
例に学ぶCASBEE:環蹟性能の高いサステナブル建築はこうつくる
,p40,日経BP社。
林憲德(2003)
熱溼氣候的綠色建築
,詹氏書局,臺北。
林憲德、郭柏巖(2008)
亞熱帶的綠建築挑戰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臺北。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1年4月,460期,14 ~ 23頁
二氧化碳(135)
溫室效應(64)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08/30
固體再生燃料SRF,處理垃圾和減碳真能一舉兩得?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5/30
用 AI 辨識動物叫聲,臺灣獨創 SILIC 已可認出超過 200 種野生動物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改革:韌性與淨零的未來進行式
陳儀珈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