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流浪者的悲歌–寄居蟹的生態危機

103/04/15 瀏覽次數 8841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知名海岸景點,像是墾丁及綠島,遊客絡繹不絕。人們到了海邊是為了放鬆心情,殊不知有另一群生物正因人類的遊憩而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
 
因為人類的到來,許多垃圾也出現在沙灘。有時候,一些玻璃瓶或罐頭竟然在無風的沙灘上自行走動。這絕對不是靈異現象,而是沙灘上的流浪者們向我們傳達最沉重的悲鳴。
 
這些流浪者,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寄居蟹,牠們屬於節肢動物門中的甲殼綱,是蝦子、螃蟹的親戚。雖有類似蝦蟹的外表,但寄居蟹的腹部並沒有堅硬的甲殼保護,在其他生物眼中,寄居蟹就跟剝好殼的螃蟹一樣美味。
 
為了抵禦敵人,寄居蟹便找尋螺貝類的殼居住其中,以保護自己脆弱的腹部。隨著寄居蟹長大,殼也就跟衣服太小一樣必須換掉,因此寄居蟹會有換殼的行為,終其一生就是不停地尋找新的貝殼來居住。
 
人類的到來,打亂了寄居蟹平常的生活。許多遊客喜歡到海邊撿拾漂亮的貝殼帶回家收藏,海邊的小販和紀念品商人也大量搜刮貝殼,製成各式各樣的紀念品,例如貝殼風鈴和貝殼畫。商人荷包賺得滿滿,許多寄居蟹找不到適合的殼居住,無殼寄居蟹就成為沙灘上的流浪者,「無家可歸」。
 
失去貝殼保護的寄居蟹容易脫水、遭受疾病感染,更糟糕的是,遭到海鳥捕食的比率大幅升高。另外一群倖存的寄居蟹,只好被迫住進垃圾中,像是酒瓶、玻璃瓶與養樂多罐子之類,雖然得到保護,但嚴重妨害寄居蟹正常行為,寄居蟹死亡率也因此飆高。時間一久,原本在沙灘上隨處可見的寄居蟹,自從遊客大量湧入之後,已經很難發現他們的蹤跡了。
 
當我們享受到海邊遊玩與撿拾貝殼的樂趣時,寄居蟹的生存浩劫正悄悄上演。還好,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寄居蟹的悲慘遭遇,而試圖拯救這些可憐的「無殼蝸牛」。台東縣政府結合綠島當地生態研究者,曾發起幫寄居蟹徵殼的活動,在短短數月間收到約 300 顆貝殼供寄居蟹居住,也有旅客看見無殼寄居蟹後,寫信反省自己的過錯,向寄居蟹道歉。
 
其實,最重要的,每個人到海邊遊玩時,只要多花幾秒鐘仔細思考撿拾貝殼對寄居蟹造成的影響,雖然只是一念之間,都能幫助這些流浪者找尋到新的居所。(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實作計畫──以農學、環保、應用科學、數位學習和藝術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蔡美瑛 |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