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環境政治(四):企業環保與節能減碳趨勢

102/08/09 瀏覽次數 8559
新聞報導

根據既定政策,台灣的電價,從今年10月起,將再漲百分之十! 連續3波的電價調漲,對於電力消費佔了97%能源需求的資訊產業,造成不小的衝擊。然而,有部分業者,卻因為早在電價調漲之前,就已經先觀察到國際的環保趨勢,領先致力於在生產線上的每個環節設法節能減碳,此時更加突顯出他們的綠色競爭優勢。

事實上,關於保護地球這件事,雖然各國政府對於氣候變遷的議題始終沒能達成協議,但是各國的私人企業卻早已經開始做政府做不到的事情,目前全球約有85%的綠色投資來自民間。

為了能節省成本、好好賺錢,企業界積極尋求節能減碳、永續經營的方法。另一方面,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提升,越來越多消費者希望選擇真正對環境有益或減少汙染環境的產品,國際客戶紛紛開始注意產品的碳足跡,國際性大公司對下游客戶的環保表現也有日趨嚴格的要求。因此,不少台灣廠商早就意識到,想要維持產品的外銷競爭力,邁向綠色經濟是不得不然的趨勢。

像是宏碁集團在2008年就創立台灣第1個「企業永續辦公室」,重點放在綠色產品的設計、創新,以及供應鏈管理。宏碁不僅企圖設計出更精緻的晶片組、DRAM、CPU,並增加智慧電源管理功能,以減少電腦零件的耗電量;還提供平台,率領整體電腦供應鏈共同打造出環保的資訊產業,引導台灣走向綠色科技。

注重企業社會責任的台積電,也同樣積極帶動同業和供應商一起節能減碳。例如,研磨液的回收、再利用,就是綠色製程中相當創新的一環。研磨液是應用於矽晶片平坦化的重要材料,但使用過的研磨液從前的處理方式是先烘乾變成污泥餅,之後再掩埋;但這麼作不只耗費能源,也佔用土地資源。於是台積電說服上游供應商,回收研磨液進行加工,再還給台積電使用。靠著這些創新,讓台積電在過去10年,產品的單位耗能大幅減少了43%,但晶片產量卻提升了4.9倍之多。同時,台積電也和聯電、友達等公司合作,組成台灣高科技綠色製程委員會,協調設備商設計出在生產線上更節能的機台。

半導體大廠聯電,也從廠務系統著手,鼓勵員工從下到上提出技術或管理層面的節能減碳方法。聯電成立節能委員會,設計1套節能獎勵方案,員工提出的創新點子若能實際幫公司省下多少費用,就能從中獲得一定比例的獎金。綠色製程的推廣,讓聯電在3年內減少了3%的用電量。

在綠色議題上,企圖引領整體供應鏈廠商走在世界潮流前端的高科技產業,還有華碩。華碩從2000年開始推動Green ASUS 的理念,以「四支綠色安打」-綠色設計、綠色採購、綠色製造、綠色行銷和服務,全方面發展綠色環保高科技。2008年,華碩曾經推出世界第一款無鉛及全無鹵的環保主機板,以及第一款全無鹵的 Full-HD 高畫質顯示器。更領先10大IT企業取得歐盟環保標章(EU Flower)、日本環保標章 (Japan Eco Mark)以及北美環保標章(EPEAT)和台灣環保標章等認證,同時也是第1家「第三類環境宣告 (EPD)」以及「PAS2050/ ISO14067碳足跡認證」的筆記型電腦製造商。在2010年,華碩以創新的節能技術,將生態化思維導入產品綠色設計之中,更榮獲「2010 Greenpeace Electronics Survey」評選的最綠色產品 。2011年也獲得ENERGY STAR Award Ceremony 頒發的高能源效率產品設計獎項。

透過創新的技術,台灣的高科技產業,正逐步在綠色經濟中扮演重要推手,對全球的節能減碳做出重要貢獻。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從2007年起,產品碳足跡量化與國際標準化的討論逐漸熱絡,應運而生的是碳標籤的產生。碳標籤主要作用是完整標示出一項產品在生命週期中(從原料、製造、儲運、廢棄到回收)所可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這些資訊能夠讓消費者了解和選購低碳產品;碳標籤也可幫助企業了解二氧化碳排量源與排放量,藉此引進低碳設計與生產方式。

目前有14個國家推出或即將推行碳標籤制度,但有學者批評,碳標籤是種偏向發達國家利益的制度設計,因為發達國家的綠色產品生產技術純熟,產品容易符合碳標籤的低碳標準。因此,碳標籤和碳排放量認定標準,看似公平,其實對於發展中國家卻可能產生「技術入侵」、「新型貿易壁壘」、「國際談判弱勢」等問題。

此外,對於原料進口與產品出口的的為主的國家,國際標準規定整體排放量要放在同一企業或同一產品上,無形中也使該國的碳排量「被增加了」。因此在溫室氣體減量的國際政策下,不論是碳標籤、國際標準,實際上都涉及到複雜的貿易公平問題。
(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蘇義淵 |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
審校:楊昊|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