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著床前遺傳篩檢的安全性
102/07/16
瀏覽次數
11530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卵子受精3天後,成為8個細胞的胚胎,為了確定這個胚胎發育長大後是個健康的孩子,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摘取1個細胞做檢驗。
現在以體外受精技術製造的胚胎懷孕的人不少,生下的孩子媒體通常稱為「試管嬰兒」,其實並不正確。因為精子、卵子在試管裡送做堆,可是胚胎還是要送入女性子宮著床、發育,足月後才能出生。但是,以體外受精技術製造的胚胎缺乏品管,因此我們對於那些胚胎最後發育成什麼樣的孩子,難以評估。
在自然狀態下,受精卵有很高的比率會自動流產(估計75%胚胎在第8周前死亡),有時甚至婦女本人都不知道。科學家並不清楚其中的機制,他們唯一清楚的是,卵子受精後要經過極為複雜的過程,才可能成功地發育成胚胎,而大部分受精卵根本沒有機會完成初步發育,即使胚胎著床後,也不容易發育到足月、出生。因此每個來到人世的新生命都代表一個奇蹟。
總之,現在利用體外受精技術製造的胚胎懷孕的人越來越多,事先做遺傳篩檢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大。目前有一種做法,就是在受精卵發育到8個細胞的胚胎階段,摘1個下來檢查,確定沒問題後才植入子宮。這個手續英文縮寫是PGD,意思是「著床前遺傳篩檢」。
現在世上有5千人是通過PGD後才發育成人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案例顯示PGD會對胚胎造成不良影響。但是2005年10月下旬,美國生殖醫學會在加拿大蒙特婁召開年會,許多專家都對這個技術的安全性表示疑慮。
具體地說,他們辯論的問題是:一個8個細胞的胚胎,摘下1個細胞就等於拆掉胚胎的八分之一,這會沒有不良影響嗎?以冷凍胚胎做的實驗顯示,摘下兩個細胞後,胚胎的存活能力就會打折扣,不容易發育到足月。(在歐洲,某些實驗室一次會摘兩個細胞做檢驗。)
此外,摘下哪一個細胞最安全,也是討論的重點。2005年3月,有個研究團隊指出,即使是8個細胞的胚胎,都可能已經開始分化。也就是說,那8個細胞彼此並不是等值的,因此摘取不同的細胞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後果。
還有,卵子表面有一層保護層,叫透明帶,精子得穿過透明帶才有機會進入卵子授精。這個透明帶在受精卵發育後仍然存在,受精卵分裂成2個細胞,2個分裂成4個,4個分裂成8個,都在透明帶內進行。而摘取細胞必然會破壞透明帶,破壞透明帶對胚胎會不會有不良影響,也還是沒有答案的問題。
目前PGD技術通常用來篩檢以高齡婦女的卵子製造的胚胎,可是這次大會上,有兩份報告指出,供體外受精技術使用的捐贈卵子中,有一半是不正常的,即使捐卵人是年輕婦女也一樣。例如美國馬里蘭州一個團隊檢驗了275個胚胎,捐卵婦女的年齡分布於21~31歲之間,看來都很健康,結果其中137個胚胎有染色體異常。(其實,光是這個研究結果就引發了新的問題:婦女為什麼會製造異常的卵子?有沒有個人差異?)
由這個結果看來,以體外受精技術製造的胚胎,最好先做篩檢,免得製造悲劇,而且目前沒有其他的可靠辦法選擇胚胎。醫師通常以幾個卵子製造胚胎,然後選一個出來植入女性子宮,全靠肉眼判斷,沒有客觀依據。一位專家以流行的目視標準分析了787個胚胎,結果發現符合高品質判準的胚胎裡,75%染色體不正常。而以PGD技術判定健康的胚胎,只有18%通過肉眼的判準。
總之,PDG技術是否安全?這是一個如何面對風險的問題。認為PDG技術有風險的人,只能拿出理論的推測及間接的經驗證據。可是,目前對於PDG技術的正面價值,卻有堅實的經驗證據支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或是一個社會、國家在做政策選擇,面對的經常都是這類問題。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6年1月,397期,76 ~ 78頁
胚胎(21)
透明帶(3)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10/30
有問題就問資料探勘!但是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27
在炎熱的臺灣飼養雞豬牛,獲取蛋肉乳也不忘動物福祉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從廢輪胎到你的新鞋,橡膠如何在技術、商業與環保間平衡,賣出新高度?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照光就變身!臺灣團隊打造的雙模式電晶體,挑戰電腦效能瓶頸
林祉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