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馬路邊的PM2.5
105/01/05
瀏覽次數
6468
黃于津
|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今年入冬以來,PM2.5的新聞不斷,但對於PM2.5的想像,總是來自於高空的煙囪、渡海而來的中國大陸塵霾。「空降危機」雖然可怕,但真正最危害人體的是近在身邊,隨著汽機車排放出來的細懸浮微粒,這些「地面部隊」顆粒更小,對人體危害更大,臺灣廣大的機車族及馬路旁的民宅,其實天天都身陷空污危害之中。
我們所處的空氣中充斥著各種顆粒狀物質,粒徑大於10微米的顆粒物質稱為落塵,粒徑較大且會沉降,故對於人體健康影響較小。粒徑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質便稱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簡稱PM);平均粒徑2.5微米的細懸浮微粒,則為今日常聽到的PM2.5。另外,粒徑在100奈米以下的奈米微粒,換算成以微米為單位,則奈米級的懸浮微粒可以用PM0.1表示(1微米=1,000奈米)。
懸浮微粒的主要來源包括揚塵、汽機車排放廢氣、工廠排放等,成分則包含硫酸鹽、氨、氯化鈉、粉塵、黑炭等二次汙染物。一般而言,細懸浮微粒(PM2.5)散佈於空氣中經人體吸入後,會進入呼吸系統並傳達至支氣管壁,沉積在支氣管中。若是更小的超細懸浮微粒甚至會穿透肺泡進入血液中,隨著血液輸送至全身,容易誘發氣喘、氣管炎等呼吸疾病,長期暴露甚至會有心血管疾病、肺癌的風險。
超細懸浮微粒主要來自道路車輛排放,輔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林清和教授指出,美國加州曾進行研究,鄰近公路30公尺內的超細懸浮微粒量最多,而距離拉至60公尺以後有明顯下降,到達300公尺以後就幾乎測不到;此外,為證明超細懸浮微粒與公路距離之關聯,該研究進一步觀測出超細懸浮微粒的量,雖說會隨著冬、夏季略有差異,但不論冬夏,在公路上風處皆無測出,顯示超細懸浮微粒主要來自道路車輛排放。
在台灣,鄰近馬路邊的住宅、建物往往視為黃金店面,機車族更佔台灣大宗,殊不知公路車輛排放的超細懸浮微粒,會因接觸距離而有所差異。美國在2000-2004年左右開始注意到PM2.5的問題,為求立法加嚴,因而進行上述研究,希望以數據佐證;日後台灣除持續進行懸浮微粒之監測,或許更迫切需要透過宣導、甚至是修法等方式,加強公路鄰近地區居民、機車族的健康保護。(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基礎教育中心
審校:
林清和|輔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暨研究所
名詞解釋
懸浮微粒
(
PM
):
粒徑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質稱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超細懸浮微粒:
粒徑在100奈米以下的稱為奈米微粒,換算成以微米為單位,則奈米級的懸浮微粒可以用 PM0.1表示(1微米=1,000奈米)。
PM2.5(26)
懸浮微粒(59)
推薦文章
113/11/25
用綠豆殼突破貓的絕症——貓傳染性腹膜炎的新可能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27
在炎熱的臺灣飼養雞豬牛,獲取蛋肉乳也不忘動物福祉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從老舊門鉸鏈到年輕膝蓋,自體幹細胞治療讓人重返跑跳的日子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