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韓中梅打造全台獨一無二的生物異想教室

103/05/05 瀏覽次數 12501
芒草可以做掃把,那榕樹、杜鵑花也可以嗎?澳洲和南美洲生態環境不同,但有一樣的生態演化嗎?還有,人體的骨骼結構到底長什麼樣子?我們眼睛看不到的細菌究竟是什麼模樣呢?
 
你我生活中每天接觸到的動植物都是生物學!這些千奇百怪的問題不見得能在課本上找到答案,但竹東高中韓中梅老師的生物教室卻可以。因為這間韓老師一手打造的生物教室,就是想把黑板和課本以外的生物世界帶到學生面前,是一個摸得著、看得到、更感受得到的生物異想教室。
 
韓老師相信,唯有透過親手觸摸、親眼看到,學生的學習才是最真實的,這是再生動的資訊教學都無法達到的。
 
稀奇古怪的生物教室
 
走進這間生物教室,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隻放置在學生座位上的大型企鵝絨毛娃娃,「高中生其實都還童心未泯,每個進入這間教室的學生最喜歡的就是這隻企鵝,大家會搶著抱它,就連防備心很強的男學生都不例外,一抱著它都變成小朋友了!」韓老師臉上也露出了孩子氣的笑容。
 
放眼望去,每張課桌椅上都放了不同編號的桌牌,1-1到8-5共8組,其中幾張桌子上甚至有奇怪的按鈕。韓老師笑笑地說:「這些桌牌可以讓教室隨時從上課情境變成討論情境,同學也可以依照這些數字編組,因為每一個數字都代表不同功能,有人當組長、有人拿器材、有人負責主持討論,還有人拿軟白板寫答案、搶答。」韓中梅課上的搶答單元讓學生超愛發表意見,也讓她的課深受學生歡迎。
 
再往教室的後半部繼續探險,更可以發現五花八門的各種生物教具。像是右邊設置了一個容量不小的生態缸,裡頭生意盎然的植物都呈現「爆缸」狀態,學生只要拿把椅子坐下,看著生態缸就會進入出神的境界;而一旁的標本櫃也擺了幾瓶浸漬的動物標本;旁邊滿滿的書櫃中,除了有韓老師收藏的科普書籍、申請大學的參考書外,還有好幾套漫畫書。
 
「這些漫畫書可不是一般的漫畫,像是《野性之聲》講的是獸醫學、《昆蟲教室事件簿》當然就是介紹昆蟲,而《離島大夫日誌》講的是醫學、《銀之匙》談的則是農業高職裡的各種趣事,至於《家栽之人》講的就是園藝。」韓老師說,這些漫畫書的內容可以作為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延伸學習,更可以成為他們未來選擇校系的資訊。
 
從書櫃再往旁邊看就是動物區了,像是桌上滿滿的絨毛玩具如蜜袋鼯、一系列的細菌如大腸桿菌、梅毒、幽門螺旋桿菌等,以及櫃子裡珍貴的動物皮毛,都是韓老師從國內外蒐集來的寶貝。這些東西除了讓學生體會不同地區有一樣的演化方向外,也讓學生實體觀察動物的樣貌。牆上的動物標本區,則是韓老師用向科博館的自然學友之家學來的展示方法。她將利用槽板製作的大型看板直接釘在牆面上,節省不少展示空間,也方便隨時更換展品。
 
生物教室裡的另一個焦點是黃金鼠。會想在教室裡養動物是因為美國高中生物手冊上說過:「一個生物教室裡有活體,是很重要的一環,但要選擇不會叫、不會臭,偶爾不管也不會怎樣的動物。」所以黃金鼠就成為這間教室的新寵兒。實際上,學生也真的非常愛觀察黃金鼠的動態,充分培養了他們對生命的關愛與觀察能力。
 
教室後頭的左手邊則是植物區,除了有韓老師從朋友家裡採到的乾燥落花生外,還有各種果實、種子以及樹幹、樹葉,就連用芒草、台灣海棗做的掃把都高高掛在牆上。透過展示不同的種子類型,讓學生充分認識原來植物可以經由這麼多種方法傳播。例如,親手掂掂棋盤腳與銀葉樹的果實,感受一下原來果實真的可以這麼輕;空拋一個青楓翅果或大葉桃花心木的長了翅膀的種子,才能真的知道植物也可以成為最好的空氣流體力學家!至於掃把為什麼要掛在牆上呢?因為掃把在這裡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拿來掃地的,而是為了讓學生觀察單子葉植物,並了解因為各地盛產的植物不同,使得北部人多以芒草製作掃把,而南部人則拿海棗來掃地。
 
唱作俱佳吸引學生目光
 
韓老師打造的生物教室可說是全台唯一的一間,是她將學校荒廢已久的教室重新打掃、布置而成,裡頭不僅用上了好多她自己嘔心瀝血收集的藏品,還弄來一台筆電、投影機、音響和一個超大布幕,希望實現自己心中夢想的生物教室,也希望讓學生開心上課。
 
韓老師除了打造一個讓人驚嘆的生物教室外,她自製的生物教具更是一絕。像是上到消化系統時,她會拿出用毛線鉤出來的仿消化系統;上到大腦時,她也會戴著繪有大腦構造圖的帽子;而上動物行為時,她就把家裡的臘腸狗帶到教室給學生看;上細胞課時,她更帶著兩顆大西瓜到教室,讓學生邊吃邊觀察。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不只愛上生物課,更對生命充滿好奇與探索的熱情。
 
心思都放在生物教具上
 
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系、生物所畢業的韓老師,在民國94年進入高中擔任教職,從高中就熱愛生物的她,一向覺得生物課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她用各種教具希望讓教學貼近生物。
 
韓老師的另一半簡志祥也是生物老師,夫妻倆興趣一致,對生物和教學都很投入,不僅找了許多志趣相同的生物老師組成一個「生物趴辣客」,不定期聚會討論各自的教學方法,兩人的周末也幾乎都花在參加研習、演講、當種子老師等各種生物教育推廣活動上。
 
「我和簡老師即便是逛百貨公司,最常出現的狀況就是兩人拿著東西討論:『這個不知道可不可以當教具?』而到台北時,我們兩人逛呀逛的就鑽到後火車站的五金行,找找看有沒有東西可以當教具。」韓中梅說。
 
因為教學方式活潑生動,總是和學生打成一片的韓老師,也喜歡帶著學生到戶外研習。「我們都塞太多東西給孩子,社會環境也阻礙他們學習的興趣,以至於失去了學習的胃口。」所以她常會趁著假日帶孩子出門觀察,像是到中研院參加院慶,或到戶外爬山、衝浪,甚至還曾開拔到台東嘉明湖進行植物觀察。
 
「很幸運的是,我愛的東西和我工作上需要的東西是重疊的。」韓老師說,而不管是教學方式還是布置生物教室,她的理念都是:「只有走過、親自用五官感受、用手觸摸,才能真的讓大腦把一樣事物留下來。這樣的認知處理是再逼真的多媒體都無法替代的。而且,只有大腦把一樣事物真正留下來之後,學生才能在腦中建構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是有效教學的必要方法。」
 
她深信自己的教學風格絕不是特立獨行,更不是以故意強調羶色腥的方式來教生物的,她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希望學生喜歡上她的課,能有效學習,更希望學生如同她自己一樣,深深地愛上生物學。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