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福爾(Robert J. Full)教授的研究團隊模仿蟑螂穿越裂縫、於封閉空間爬行、和移動時對動態壓縮力(dynamic compressive forces)的反應,製造出一款遭遇強力擠壓仍可敏捷穿越瓦礫和狹小空間的仿生機器蟑螂「有關節可壓縮機器人」(compressible robot with articulated mechanisms,簡稱CRAM)。25年前福爾教授就發現美洲家蠊屬於高度動態運行的昆蟲,可只用兩足跑動,並創下每秒約跑5英呎(152.4公分)或50倍體長距離的金氏世界紀錄,具有堅韌且延展性佳的外骨骼,不僅能有效保護軀體,同時也保有壓縮漲大的彈性,體壁是由柔軟薄膜連結的多片硬殼層疊組成,能隨環境變化形狀,在遠低於己身高度的縫隙中還能生存且活動自如,可爬上牆壁、沿著天花板、潛藏在牆縫邊或窗檯下快速爬行。
CRAM使用智能複合微結構(smart composite microstructure,簡稱SCM)製造方法,以雷射切割、層壓和折疊外骨骼,重46公克,長、高18 ×7.5公分,比真正的美洲家蠊大,約為成人手掌尺寸,爬行速度每秒27公分(相當於1.5倍體長距離),具有拱狀彈性背部構造和六條能往身體外側延伸的足,當受到外力擠壓時,可將身體壓扁至垂直壓縮比率超過50%的3.5公分高,還能以每秒達14公分距離的高速移動,被重壓後能再回彈復原,可應用於深入瓦礫細縫處、鑽過裂縫,在狹窄的空間迅速爬行,加裝上探測裝置後,有助於加快搜尋受困者的速度,具備傳統硬式機器人的行動速度與爆發力,也有軟機器人的彈性和韌性,2016年2月已於《國家科學院期刊》(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PNAS)發表,製作成本不到一百美元,若再安裝感應器和攝影鏡頭、麥克風等其他配備後量產,預估每個成本可降到十美元內,美國陸軍已資助部分研發經費,可望成為非常高效的搜索救援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