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心臟能再生嗎?
102/10/28
瀏覽次數
9431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身體不同器官、不同組織的細胞有不同的壽命,例如人類紅血球是100~120天。可是醫學界相信,心臟與腦子一樣,組成細胞一輩子不變。嬰兒出生時,心臟的肌肉細胞數量就已經固定了。
大家常聽說的心臟病心肌梗塞,就是心臟的肌肉細胞大量壞死的結果。現在正在發展的再生醫學,有一個熱門的研究項目,就是以幹細胞修補心臟,補充壞死的心臟肌肉細胞。
可是義大利醫師安維薩(Dr. Piero Anversa)卻相信心臟是個動態的器官,而不是靜態的器官。他的意思是:構成心臟的肌肉細胞一直在更新。他於1970年代到美國;自1980年代下半葉起開始宣傳這個概念。安維薩是心血管幹細胞研究的先驅,最近他轉到哈佛大學醫學院任教。他估計,人到了老年,心臟已經完全更新過4次。但是相信他的人不多,因為他拿不出證據。
安維薩無法以實驗證實他的估計,因為可以用動物做的實驗,無法用人來做。用動物做實驗,只要用帶有放射性原子的分子注入動物體內,就可以追蹤特定細胞的生命史,看它從誕生到凋亡要多少時間。
現在,瑞典卡洛琳學院的研究員傅里森(Dr. Jonas Frisen)想出了一個高明的點子,可以估計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更新率。他利用的是:核子試爆的後遺症。
核子試爆會在大氣中製造大量的
14
C,那些
14
C以CO
2
的形式進入植物體內(植物以光合作用把CO
2
與水轉化為葡萄糖與氧)。動物攝取植物,那些
14
C就進入了動物體內。總之,核子試爆造成的
14
C,透過食物鏈會進入人體。
1963年,核子國家同意停止在地面試爆核彈,改採地下試爆,因此大氣中的
14
C數量開始減少。結果是,此後身體的新細胞,細胞核DNA分子裡的
14
C數量,必然比過去形成的細胞來得少。只要測量細胞核DNA分子裡的
14
C數量,就能斷定那個細胞大概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傅里森發現,心臟細胞的更新率,25歲時是每年1%;到了75歲,減半。人一生,心臟的細胞會更新一半。成年人的身體細胞,平均壽命是7~10年。
他的下一個研究問題是:找出更新心臟肌肉的控制機制。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9年6月,438期,78 ~ 82頁
心臟(5)
再生(10)
幹細胞(68)
核子試爆(1)
DNA(45)
二氧化碳(135)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1/29
臺灣公民科學-用資料改變未來的力量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6
長頸鹿遠足到巴黎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2/13
家貓健康與人類風險,呼吸道共通傳染病的隱藏威脅
王儷蒨
|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儲存書籤
114/01/06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什麼?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