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自閉症孩童的抑制性控制問題與改善

102/11/12 瀏覽次數 19205
全球患有泛自閉症障礙的孩子愈來愈多,讓許多父母無所適從,也成為醫界的一大挑戰。其實,自閉症的一些症狀如能知道是發生在哪個腦區,就可以藉由早期療育或增加身體活動量與人群互動的方式加以改善。

目前全球每110個初生嬰兒就有1位患有自閉症,而許多人常以為自閉症患者是故意把自己封閉起來,其實自閉症是腦傷所造成的廣泛性發展障礙,造成他們的認知、行為方面較異於一般典型發展的兒童,並不是患者故意封閉自己。因此,自閉症也可稱為肯納症,即以最早報告自閉症學者的姓氏為名。

自閉症者通常都有幾項行為特徵,如在社會互動、溝通方面異於常人,在行為、興趣、活動等方面也往往出現狹窄的、重複的、刻板的形式。因此,自閉症孩童通常會表現出不理人、不看人、對人缺少反應、不容易和親人建立親情關係的情況,而在了解他人的口語、肢體語言,或以語言、手勢、表情表達意思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難。另外,這類兒童也會有固定的習慣或玩法,像是出門要走一定的路線,如果稍有改變,就因不能接受而抗拒、哭鬧。

為了改善自閉症兒童的大腦發展狀況,許多學者從認知神經科學方面著手,企圖找出他們腦內的問題。成功大學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蔡佳良教授便藉由「認知作業」與「腦波量測」兩種方式並行,試圖找出自閉症孩子行為問題的大腦區塊,期望為他們提出有效的運動處方建議。

蔡教授首先針對典型發展的兒童與自閉症兒童進行內因性視覺空間注意力(endogenous visuospatial attention task)的認知作業,也就是讓受測者在電腦螢幕上進行一個神經迴路會由枕葉皮質往頂葉皮質傳導的認知作業,藉由認知作業中的一致情境和不一致情境隨機出現的實驗設計,了解自閉症兒童行為上的抑制性控制能力。研究發現,自閉症孩子的確會出現抑制性控制的問題。

抑制性控制的例子其實隨處可見,例如等紅綠燈時,綠燈亮了,騎腳踏車的兒童正要踩踏板往前進時,卻突然跑出一位行人,這時兒童就必須抑制住踩踏板的衝動,以便對突來的狀況做出適當的反應。另外,像是兒童在球場上打棒球時,當他們要對投手投出的球揮棒的一瞬間,突然覺得這個球是壞球,他們就要立刻停止原本要揮棒的動作,這就是抑制性控制。

此外,蔡教授在進行這個實驗時,同步對典型發展的兒童和自閉症兒童進行腦波測試,發現自閉症孩子在不一致的情境中,其腦波振幅較大,這或許可解釋自閉症兒童為什麼會有刻板重複的異常行為。研究也發現這問題是在大腦皮質區的頂葉位置,因此也可推論,大腦皮層的頂葉區可能就是自閉症兒童抑制性控制障礙的區域。

為了改善自閉症兒童的腦部發展,蔡教授建議讓他們多進行具抑制性控制特性的運動,即任何有對手、必須想策略的開放式運動,像躲避球、足球、桌球等,藉由這些運動來活化大腦,也可增加他們與其他兒童的互動。

不過,由於孩童在16歲以前大腦發育逐漸完成,因此要進行早療,就得把握這段黃金療育期。而要強化頂葉區,更要把握10歲前的重要時刻,才能讓大腦有缺陷的自閉症孩童提升腦部功能,未來也才能適應社會,減低自閉症症狀對他們的負面影響。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