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太空研發與區域合作(二): 維護區域和平安全

107/07/06 瀏覽次數 1707

太空科技研發與地緣政治是太空與政治最早也最緊密的一環。主要不外乎是太空科技在軍事與國防用途的高度應用時,最容易挑動不友善相鄰國家間的敏感神經。若從國際太空政治與全球治理的觀點來分析,多數國家已同意按照維護「區域和平與安全」為區域性太空國際合作的最大公約數,因為這個論述同時也滿足了各國自身安全與利益的底限。此一「區域和平與安全」最大公約數的國際合作典範,自冷戰時期到今日多元多邊的國際局勢,雖然在內涵上不斷擴充,但其本質則沒有動搖。本文將試以太空科技發展極關鍵的「再入大氣層」(re-entry)尖端技術為例,舉證太空科技研發與地緣政治的互動關係中,「區域和平與安全」如何與國家安全利益複合鏈結。

「區域和平與安全」最大公約數的既有區域太空合作典範。(圖片來源:廖立文、彭書耘)
 
「區域和平與安全」最大公約數的既有區域太空合作典範。(圖片來源:廖立文、彭書耘)

主流國際局勢的變化在廿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明顯受到兩個區域的緊張地緣政治情勢影響,一是俄國與歐洲交界的烏克蘭問題,造成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緊張。另一則是亞洲的北韓問題所引起的中美關係、其他亞太及印亞地緣政治圈的區域結盟關係再調整。在非主流部分,則是指「伊斯蘭國」及其它以恐怖攻擊行動製造事端的極端組織所引發的全球性安全問題。因此,國際太空政治的演變與太空科技區域合作的結盟,自然亦受這個大氛圍有的明顯的影響。

 

烏克蘭過去是蘇聯時代的太空火箭設計與製造工廠,自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長期累積的火箭設計技術及知識與火箭引擎工業製造設施,則成為東、西方陣營必爭之重要資產。烏克蘭問題曾引發美國國會提案拒絕再購置俄製火箭引擎RD-180來發射美國政府的人造衛星,作為其制裁俄國的商業手段。其結果反因美製火箭引擎性能及產量暫時皆仍無法趕上俄製火箭引擎效能,只好暫停此一制裁行動,俟美製火箭引擎能力趕上需求後再論。俄羅斯方面則是反複放話,宣稱2024年後俄國將不再參與由美國主導的國際太空站合作計畫。但具體問題則是俄羅斯的經濟能力是否能夠獨力維護自家太空站實驗室的開銷,仍令人存疑。另一方面,中國汲汲建設自主國際太空站-天宮,美、俄又將如何對待或與其合作,則又是個未知數。

 

地緣政治影響全球太空發展的合作關係,烏克蘭絕非首例。北韓長期對內面臨著兩韓分裂的歷史負債,人民及政權皆無法釋懷。對外則處在「中-日-韓」、「中-美-俄」、「中-日-俄」及「南-北韓-日」等多個多邊複合地緣政治賽局的縫隙之間而動彈不得,因而不斷採取激進作為,試圖突破困局。觀察其激進作為的基調,就是不斷地衝撞與北韓為鄰的所有地緣政治關係國目前接受的「區域和平與安全」最大公約數底限,作為其變換策略合作夥伴的藉口,以突破總體困局架構。其衝撞「區域和平與安全」的行動包括自製核彈頭、研發洲際飛彈及發射自製衛星等關鍵太空技術。美國中情局最新分析,北韓可能將突破這些軍用科技最關鍵的「再入大氣層」(re-entry)的技術困局。而這個技術困局的突破方法,除了持續投入鉅資逐漸建立自主能力外。最快的管道是加入強國掌控太空俱樂部組合的各種相關國際規範,取得技術移轉。

 

某些國家對北韓發展「再入大氣層」尖端技術的主要顧慮,在於一旦北韓具備成熟的再入大氣層技術與控制能力後,便具備以洲際飛彈攻擊鄰近或遠方敵國的能力,大增北韓對外關係的談判籌碼。若此,北韓不僅可以跟大國平起平坐在國際賽局的牌桌,還能成為叫牌、聽牌的國家。對面對內外雙重困局的北韓,基本生存權力遠比國際觀感來得重要。挺而走險選擇發展各關鍵技術的激進方式來突破困局,可以理解。又此例也可充分想像若某涉及南海爭端國家宣稱將在所佔島嶼或岩礁上建設太空科學實驗火箭發射場或衛星訊號接收站,若不以「區域和平與安全」自我制約的立場,恐怕遭到韃伐。

 

除了北韓持續試驗可人為控制的「再入大氣層」技術,早成各國對狹義的「區域和平與安全」的危機意識與關切外,另一個「再入大氣層」的案例,則是攸關廣義「區域和平與安全」的風險預防。歐洲太空總署(ESA)2017年11月初公布,停用的中國天宮一號太空實驗室預計在2018年1-3月間會在無法人工控制的情況下,重入大氣層燒毀。ESA特別關注此一重入大氣層議題的理由,是希望各國能對減少「太空垃圾」及預先防範其對太空中航行器、地面人員及物資可能造成的意外損害,預作防範。當變成太空垃圾的天宮一號重入大氣層時,由於無法預測其重入時間、重入軌跡及重入過程中的破裂方式,導致無法預測萬一某些沒有完全燒毀的大型碎片仍然落到地面,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資財毀損,是為廣義的太空安全問題。ESA為此召集「國際太空總署太空破片會報委員會」(IADC)的13國太空總署,召開國際研習並實際演習有關失控大型太空垃圾重入大氣層後的危機處理及宣導活動。

 

ESA太空垃圾重入危機處理的內涵,包括事前的太空飛行物體的即時動態、重入時段的同步即時追蹤,以及一但災難發生時,全球及各區域的國際陸、海、空及災害人道救援及航行安全的互聯網絡等各端的資訊分享與合作行動。這就又牽扯到互不友好鄰近國家或不同盟的國際組織之間,能否放下各自國家安全與利益的自私考量,採取公開透明地交換與分享相關關鍵資訊數據。亦即回歸到「自然資源共享、安全利害分擔及共同保護永續資源」的建設性態度,否則恐能永續合作。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