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作業需要多個不同腦迴路協同運作。(圖 / pixabay)
記憶與我們的過去、現在、未來都有高度關聯,以至於我們不能離開記憶而生活。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鄭仕坤從腦科學的角度,介紹記憶的多樣性、不完美,也談及科學上已知增進、改善記憶的方法。
記憶與過去、現在、未來
記憶保存了我們過去累積的經驗,決定了我是什麼人;假如失去了記憶,我是誰便成了問題。記憶也讓我們能對現在所處環境作出適當反應,與我們現在有關。
記憶甚至幫助我們準備未來。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讓參與者回憶一個過去經歷過的活動(例如去年的出遊),以及設想未來進行同樣的活動(例如明年的出遊)。結果發現回想過去時能想得越多的人,在敘述未來時也能設想較多的細節。他們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也發現回憶過去與設想未來牽涉到高度相似的腦部迴路。
記憶非單一系統,由多個不同腦迴路協同運作
鄭仕坤教授以電腦的記憶體以及硬碟來比喻,人的記憶也可分為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
鄭仕坤以電腦的記憶體以及硬碟來比喻,人的記憶也可分為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短期記憶容量有限,例如記一連串隨機數字,如果沒有複誦,三秒內便會忘記。然而不需複誦我們也能記得許多事情(例如今天的早餐),顯然和短期記憶的是不同系統。各種不同類型的記憶,其容量大小、保存時間、表徵型態、存取方式都不同。
記憶作業需要多個不同腦迴路協同運作。例如「語文的短期記憶」與「視覺空間短期記憶」,用到的腦區、位置都不同。日常生活中還有更複雜的記憶作業,例如前瞻記憶:決定進行某項活動,但並不馬上執行,而是等一段時間後,在適當的情境下才執行。前瞻記憶是個體獨立生活的重要條件,需要注意力、執行功能、記憶等多項認知功能的協同運作,牽涉到的腦區也更多。
記憶並不完美
德國人艾賓豪斯(Herman Ebbinghaus)首先用科學方法探討人的記憶問題,畫出新背誦的數百個無意音節隨時間遺忘的曲線。心理學家羅夫塔斯(Elizabeth Loftus)讓受試者回憶幼時經驗,包含真實發生過的事件及一個虛構事件,受試者一開始雖然否認虛構事件發生過,但第二次、第三次就開始認同了。更進一步,給受試者看編輯過的假照片,第一次就有30%受試者認同照片中的情景。可見得記憶很不完美。
我們的記憶系統是為了因應不同的生存挑戰演化而來,並非預先設計好的完美系統。
改善記憶的方法,物理與心理刺激
透過物理性及心理性的刺激都可以改善記憶,前者如藥物、電、磁的刺激;後者如學語言、玩麻將,兩者都是透過改變大腦運作的方式來達成。
物理刺激方面,已知腦深處的海馬迴和形成新記憶有關,發現在適當時機刺激海馬迴,記憶表現會變好。而靠近表面的左後側頂葉是和長期記憶相關的腦區,鄭仕坤實驗室用「經顱直流電刺激」施以此區微弱電流,發現可以短暫讓記憶增加。
在心理刺激方面,有所謂的「測驗效果」(testing effect):相對於一再重複學習(例如背單字),如果針對已經學過的材料給予測驗,會產生較佳的學習表現。透過腦電波觀察,也可發現測驗改變學習的神經迴路,讓腦部活動變得更活躍。另外理解也能幫助記憶;相對於比較容易的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習也讓我們有較好的記憶。
所以現在就來刺激你的大腦吧!鄭仕坤推薦中研院語言所和中央大學認知科學研究所合作發展的「每日腦點心」APP,可以輕鬆上手,幫助刺激你的注意力、記憶、數學、認知、語言等不同能力。
【整理|科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