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高齡社會的人力需求

108/02/18 瀏覽次數 5131

 

我國人口的結構

 

我國人口至2018年12月止共有23,588,932人,較2017年增加率1.22%。不過根據2017年底年齡與性別結構的資料可知,國人65歲以上者(以下簡稱高齡人口)較0~14歲者已多出0.74%;而性別上,前者女多於男,後者則反之。

 

早於1993年我國高齡人口就已達149萬人,占總人口的比率是7.1%,而成為「高齡化社會」。在2018年3月更超過14%,進入所謂的「高齡社會」。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推估,到2025年時可能會超過20%,即邁入「超高齡社會」之列,也就是每5個人中就有1名是高齡者。

 

高齡化的國際比較

 

觀察各先進國家的高齡化進程,以堪稱全球人口最老國家的日本為例,高齡人口占比從戰後1950年的4.9%,20年後的1970年達7.0%成為高齡化社會。再經25年後的1995年占14.0%進入高齡社會,爾後只經11年也就是2006年,高齡人口占比達20.2%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相較之,如前述自1993年7.1%的高齡化社會至2018年3月14.0%的高齡社會,歷程未滿25年。再看其他歐美國家老化進程所費時間,高齡人口占比自7%至14%,瑞典歷時85年,美國是73年,都3倍於亞洲的日本與台灣。

 

台灣一旦邁入超高齡社會,勢必面臨較日本更為嚴峻的挑戰,以2014年的平均生育率我國的1.17名與日本的1.42名相比就可見端倪。日本的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都比台灣早23年,而2017年9月卻因高齡人口達27.7%,致使國民平均退休年齡從過去的60歲往後延至現今的69歲。

 

國發會預估我國高齡人口於2036年將達27.5%,且14歲以下幼年人口降至11%,也就是占61.5%的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負擔的扶老比是44.8% (即2.2名扶養1名老人),扶幼比是18%,則其扶養比共62.8%。尤其經建會還推估了失能人口約有107萬餘人,屆時台灣的退休年齡恐怕將高於70歲。

 

 

因應高齡化社會的政策

 

衛生福利部指出我國高齡人口有80.0%以上屬於非失能長輩,因此行政院於2009年9月就以「活力老化」、「友善老人」、「世代融合」3大核心理念,核定「友善關懷老人服務方案」第1期計畫,積極推動各項策略,建立悅齡親老社會。2013年12月也參考聯合國千禧年目標「活力老化」模式,以「健康老化」、「活力老化」、「在地老化」、「智慧老化」及「樂學老化」5大目標核定第2期計畫,由中央及地方政府共同推動。

 

而政府為因應嚴峻的老化趨勢,又於2015年發行「高齡社會白皮書」,即以「健康促進」為核心理念,以「增加健康年數」、「減少失能人口」為政策目標。在其「高齡整體照顧政策架構」規畫中,面對16.5%的失能、失智者,以及83.5%的健康高齡者,該如何全面性兼顧高齡社會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事實上針對失能失智長輩,政府早於2007年就開始推行「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15年公告「長期照顧服務法」,2016年9月29日通過「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並於2017年1月開始實施,以及目前於立法院待審議的「長期照顧保險法」,都是我國因應永續發展的長照制度。

 

長期照顧十年計畫的服務項目,從長照1.0的8項增至長照2.0的17項,且服務對象從51.1萬人擴增至73.8萬人。其最受矚目、最核心關鍵的是「社區整體照顧模式」,基本理念是以使用者為中心,以住家車程30分鐘以內的社區為活動範圍,建構「結合醫療、長照服務、住宅、預防以及生活支援」等各項服務一體化的照顧體系。

 

「社區整體照顧模式」為了促使民眾可獲得整合式服務,還規劃了所謂的「ABC社區整體照顧模式」,包括:培植A級─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擴充B級─複合型日間服務中心,以及廣設C級─巷弄照顧站,讓民眾獲得具有連續性、彈性、多元的照顧服務。

 

換言之,長照2.0強調以老人全人全照顧概念為出發點,提供民眾醫療照顧與生活照顧的服務。利用社區互助利他的服務精神,鼓勵長輩走入社區互動,一方面預防失智的發生,另一方面推動長輩健康促進,落實初級預防功能,減緩失能與降低長照負擔,提升生活品質。也就是前端銜接體弱長輩的照護預防服務,後端則銜接在宅醫療,甚至在宅臨終的安寧服務。如此結合醫療、長照、照護預防、生活支援等,由跨專業領域的團隊合作,共同營造使長輩安心、家屬放心的社區整體照護。

 

因此,長照2.0計畫總目標共含括4大項:

(1)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服務體系,發揮社區主義精神,讓有長照需求的國民可以獲得基本服務,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安心享受老年生活,減輕家庭照顧負擔。
 

(2)實現在地老化,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機構式照顧的多元連續服務,普及照顧服務體系,建立關懷社區,期能提升長照需求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3)銜接前端初級預防功能,預防保健、活力老化、減緩失能,促進長者健康福祉,提升老人生活品質。

 

(4)向後端提供多目標社區式支持服務,轉而銜接在宅臨終安寧照顧,減輕家屬照顧壓力、減少長期照顧負擔。

 
 

 

高齡社會人力需求的整體考量

 

人力需求評估

上述各項政策最具關鍵的問題是財力與人力,而人力又占財力的最大宗,本文僅以人力需求為討論課題。參考「我國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評估研究報告」的長照專業人力需求評估,「衛生署長照人力現況與規劃」的長照專業人力盤點需求量、「衛福部長照2.0人力需求」的統計等,可以得出高齡社會人力需求量的預估值。雖然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預估值,但不論是2012年衛生署或2014年衛福部的數據,都呈現高齡社會的人力需求量的確頗為可觀。

 

人力需求與留任問題 子女因上班無暇照顧長輩的生活,通常會委由長照機構照顧服務員或外籍看護工代勞。照顧服務員一般是經勞工局90小時照服員職前訓練而取得結業證明者,成員多偏中高年齡層。然而,截至2014年底取得結業證明者計有101,829人,惟從事長照服務者僅占26%。經探討其原因得知,薪資福利等勞動條件誘因不足、專業形象不佳、訓用不合一與職場需求有落差,再加上個人體能、交通條件、辛苦勞累、工時長影響生活作息等,因此留任者不多。

 

長照服務的重點在於生活照顧,為提升照顧品質,因應超高齡社會的需求,教育體系積極投入實作設備資源,培育大學、五專程度等長照科系相關人才。然而,因缺乏乙級證照資格,其職位與勞工局職訓結業者無異,加上社會整體的認知偏頗,使得年輕學子卻步不願留任甚至轉行,浪費教育與社會資源甚為可惜。然而這問題實有待政府相關部門正視,妥善制定證照制度予以學子合理公道的職業定位。

 

長照服務另一職務是醫療照護,包括護理人員、物理治療人員、職能治療人員,以及社工人員和其他醫事人員等具國考專業證照者。誠如「物理治療師告訴你,專業人員不願意「入場」長照2.0的三大原因」文中分析所述,很多看不見的成本,例如:交通成本、行政文書成本等,未見服務單位的利基,案量不足或不穩影響收入等。因此,除非長照單位的勞動條件優於醫院,長照服務者才會有意願。醫事人員如此赤裸裸地表達他們的感受,值得主政者嚴肅面對。

 

日本長野縣的佐久醫院位處農業偏鄉地區,從1956年開始實施「在宅醫療」,已行之多年。該區域醫院與民眾完全結合,醫師如居家護理師般直接到宅出診,該院醫師表示需要有熱忱與愛心,視病如親才得以持續至今。這一模式對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更是重要的參考。

 

教育機構USR融入高齡整體照顧政策

 從前述高齡整體照顧政策架構可發現,針對83.5%健康長輩的生活需求,需依賴由政府與民間合作的全照顧系統,包括社區安老服務與生活支持服務。

其實教育部也積極鼓勵大學承擔社會公民責任(USR),學校則宜設計跨專業領域的微學分學程包括實務實作學習,使非健康專業科系學子有機會跨專業領域接觸長輩。一方面促進老青代間的互動活絡、增長年輕人的見聞,一方面以「健康促進」為核心理念,促使長輩主動走入社區,增加生活樂趣、延長健康年數、減少失能人口。如此,為年輕人找出路、為老年人找依靠、為企業找機會,也為弱勢者提供有尊嚴的生存環境。

 

另對於高齡整體照顧政策架構中16.5%失能者的照顧策略,則規劃在以長照保險法與長照服務法建置社會保險體制的架構下,以使用者為中心,於住家車程30分鐘內的社區為活動範圍,建構「結合醫療、長照服務、住宅、預防及生活支援」等各項服務一體化的ABC社區整體照顧模式,這一考量堪稱相當完善。因此,具有醫護健康相關背景科系的大學,宜把ABC社區整體照顧模式與業界產學合作,融入課程的社區實習中,承擔社會公民責任。

 

讓健康老人融入ABC社區整體照顧模式幫助其他老人,是以自己的生命經驗做別人的老師。對長輩而言,長照不應只向錢看,也要有效運用銀髮族的人力創造其歸屬感,除了解決長照人力的不足外,更可使老人活得開心,並為其生命意義加值。

 

因應高齡社會對長照人力的各類需求,政府已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強調以老人全人全照顧概念為出發點,提供民眾醫療照顧與生活照顧的服務。在高齡整體照顧政策架構上,不僅要顧及83.5%的健康長輩與16.5%的失能失智長輩,也須考量65歲以下者的健康促進、家庭減壓。又「社區整體照顧模式」的基本理念就是以使用者為中心,於住家車程30分鐘內的社區為活動範圍,建構「結合醫療、長照服務、住宅、預防以及生活支援」的照顧體系。

 

不論是針對健康長輩或失能失智長輩的各類活動,在在都需要各種人力。除了衛福部規劃的人力外,全台灣人民都應全力以赴,因為每個人一定會遇到。而教育部極力推動的大學社會公民責任,更可結合「ABC社區整體照顧模式」訓練學生的社會服務,可在與社區長輩互動學習中成長,實是互惠互利利己利人。

 

此外,針對長照體系最大宗的照顧人力─照顧服務人員的職掌等級定位,建議政府相關單位宜審慎評估。對於經高齡照顧專業培育的五專生、大學生,應具體令其擁有相關的乙級證照,使更多年輕人願意留任為高齡社會服務,努力貢獻所學。

 
資料來源
  • 《科學發展》2019年2月,554期,42~49頁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