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拍出貼近社會的科學:《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成功鍍金鐘

108/10/30 瀏覽次數 3227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拿下54屆金鐘獎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拿下54屆金鐘獎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

 

科技部補助、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杜文苓教授主持、東臺傳播公司製作的科技部科普傳播產學合作計畫《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打敗勁敵,榮獲第54屆電視金鐘獎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系列影集共有八集,每集約為50分鐘,主題涵蓋RCA(美國無線電公司)、六輕石化、廢五金、高雄氣爆、風力發電、大數據、人畜傳染病等七個議題,搭配一集總論談科學與科技的風險。

 

 

籌備過程艱辛 被譽為「史上最難拍」的科普影片

 

本次我們專訪影片計畫主持人杜文苓教授,研究環境政策的她根本沒想過有天會籌劃科普影片,抱回金鐘獎更是人生中的一大驚喜。

 

「當時我們這群老師對金鐘獎是不屑一顧的,因為拿獎跟我們太遠了!」短頭髮、戴著眼鏡的杜文苓發出清麗笑聲說著。

 
杜文苓老師表示,《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能得獎真的是驚喜(圖/李承諺攝)。杜文苓老師表示,《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能得獎真的是驚喜(圖/李承諺攝)。
 
影片從四年多以前就開始籌備了。她回憶,那年臺師大的林陳涌老師邀請東臺製作公司,以及許多STS研究群的老師碰面討論,談談新的拍攝計畫,當初她抱著「給建議」的心態赴會,沒想到最後成了計畫主持人。

 

協同的主持人與顧問則來自工程、公衛、生物、文資保護、社會發展、科普教育等各領域專長的老師,包括洪文玲、林宜平、劉湘瑤、林陳涌、林崇熙和陳信行。 不過對於一群非傳播專業的老師來說,要將生硬的科普內容轉化為科普知識,剛開始就遇到鐵板。

 

「我們想拍四集RCA,四集六輕石化,這都是我們的研究可以講很多喔!製作公司聽了都快暈倒。」杜文苓笑說,原來這樣觀眾會將每集當成個別的故事,所以他們才又規劃其他主題。

 

研究團隊並沒有任何劇本寫作經驗,每一集都是集思廣益,透過討論與製作人、編劇與導演一起推動大綱和腳本的產出與定稿。杜文苓表示,每一集都是老師搬出自己的研究,一起腦力激盪重要觀點呈現與訪談人選而成的,變成影像後還要「大修」。

 

「六輕石化管制那集,影片從第一版出來到完成,就改了快十次,製作公司都快被我們逼瘋了。」杜文苓表示,「這系列影片更被袁瑗(東臺製作人)譽為史上最難拍的科普影片!」

 

開會討論成為這四年研究計畫的日常(圖/杜文苓提供)。<

 
拍片不是為了咎責,而是點出科技發展的潛在風險

 

成為「史上難拍」的科普片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它不是講科學研究的故事,也不是傳遞具體的科普知識,亦非批判和課責於相關單位,而是試圖告知民眾:該如何看到面對爭議背後的錯綜複雜問題。

 

影片中爭議指涉的對象明顯,拍攝時讓許多關係人很緊張。杜文苓提到,像高雄氣爆邀訪李長榮化工時,他們的公關先是來學校拜訪,後來又找律師來跟研究團隊懇談,表示案子進入訴訟,一些討論不適合公開,也質疑製作團隊對於一些人物的訪談規劃。

 

杜文苓向他們解釋,影片是希望全面檢視氣爆發生的所有原因,從管線規劃、施作、檢測都是一環扣著一環的未爆彈,是難以揪出唯一的點火者,所以重點應放在如何避免二次災害。

 

她擔憂地表示,高雄自氣爆後就開始用油槽車運送,但油槽車運油會比較安全嗎?地下埋管線是因為地下環境比地上運油的風險低,如果只是表面處理大眾的擔憂,而不處理根本的工業轉型與區位發展問題,輸送化石燃料的風險依然在那裡。

 

 

破除「客觀科學證據」的迷思,讓科學更貼合社會

 

影集的內容會一改再修,除了議題複雜之外,要破除大眾對於「科學客觀的迷思」亦需費許多功夫。

 

在討論丁春德藥植園的公害糾紛案時(註1,影片訪問了科學家對「六輕失火」和「藥草園植物枯萎病死」之間做關聯性的判定。然而,不同的領域、不同研究方式,對於是藥草園是否受石化工業污染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植物學家認為,植物枯萎的原因很多種且暴露的量要極大才有可能影響木本植物,藥草園附近是沒有監測設備;環工領域學者則模擬火災發生的風向,認為白天吹海風可能將污染物吹向藥草園。

 

丁春德藥植園的公害糾紛案,不同專家有不同看法。(圖/fatcat11繪)丁春德藥植園的公害糾紛案,不同專家有不同看法。(圖/fatcat11繪)

 

杜文苓表示,大眾容易只看到其中一方的科學證據就相信他的看法,但忽略每個研究的侷限與研究過程的盲點,必須要從研究經費從哪裡來、實驗方式,以及實驗室的嚴格歸因方式能否在開放環境中適用等角度來看。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想告訴大家的就是「爭議有不同的觀點」及必須用更多元的角度檢視「科學的客觀性」。唯有如此,我們才可以善用科學和科技去降低風險,例如:發展更多元監測方法與儀器,如影片中呈現的公民科學,補足傳統石化工業污染監測的不足;抑或在能源建設規劃上,能否多花一些成本和技術,顧及當地民眾的健康與生活,這才是「貼合社會」的科學。

 

 

每一集都是心血,希望能廣為傳播

 

杜文苓表示,籌劃影片過程雖然辛苦,產學合作經費也不算寬裕,但研究團隊的收穫豐碩,他們也很感謝科技部和東臺有心讓科技與社會的跨領域研究,有機會轉譯成影片。

 

這系列影片除了獲得金鐘獎外,其中「遲來的正義-RCA事件」更勇奪台北勞動金像獎的第二名,以及去年「國際科學社會研究學會」的實作獎。

 

拿獎固然欣喜,不過杜文苓認為,最重要的是讓更多人看到這系列影片,目前只有DVD有完整內容,若能克服智財權播映問題,讓社會大眾透過網路更容易看到影片,傳播的效力會更大,一切努力就值得了。

 

她也提醒,政治大學能夠承接影片,代表科技部肯定社會科學在科技發展和政策規劃上佔有一席之地,因此人文社會科學系所的學生千萬不要妄自菲薄,「你們扮演協助科學與科技發展更貼合社會的重要角色。」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的研究團隊合影照(圖/杜文苓提供)。《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的研究團隊合影照(圖/杜文苓提供)。

 

 

註1:丁春德在雲林縣台西鄉經營藥用植物園,主張2010年7月25日六輕大火導致園內植栽受損,歷經縣政府協調與法院審理作業流程。

 

 
審閱:杜文苓教授

開會討論成為這四年研究計畫的日常(圖/杜文苓提供)。

創用 CC 授權條款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 授權.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 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閱讀授權標章授權條款法律文字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