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基因組轉殖

102/09/10 瀏覽次數 14072
基因工程產品正逐漸嵌入我們的生活,例如以基改作物製造的食品,以及螢光熱帶魚。科學家以基因工程技術使家畜與細菌生產有用的藥物,早已不是新聞,以基改微生物應付污染、能源短缺、甚至過量溫室氣體等問題,都是目前的熱門研究題材。「以人工合成生物」也是基因工程研究的目標之一,最近,美國的文特研究所(J. Craig Venter Institute)向「人工合成生物」的目標跨出了一步。

文特研究所是一個非營利的私人研究機構。6月底,它的研究團隊提出了證據,宣稱他們已經把一種黴漿菌改造成另一種黴漿菌。黴漿菌是一種奇特的原核生物,沒有細胞壁,只能營寄生生活,不像一般的細菌。研究人員把一種黴漿菌的環狀染色體取出、純化,只剩下裸露的DNA分子(大約有108萬鹼基對),再加入兩個基因,一個使黴漿菌不懼抗生素,另一個則能使黴漿菌變成藍色。

然後,研究人員把這個基因組與另一種黴漿菌混合,再把混合液轉移到培養基含有抗生素的培養皿中。3天後,培養皿中就出現了藍色菌落。研究人員檢驗過之後,沒有發現宿主基因組的蹤跡。

不過,研究人員並不知道轉殖基因組如何取代宿主的基因組。有人推測,擁有兩個基因組的黴漿菌在分裂時,每個子細胞分到了一個完整的基因組,最後「藍菌」脫穎而出,是因為基因組裡有對抗抗生素的基因。此外,實驗用的兩種黴漿菌是同一屬的不同物種,親緣關係很近,因此這個實驗的意義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