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二氧化碳的來源

96/08/29 瀏覽次數 27857

地球的外圍,有一圈大氣層,而大氣層中,有溫室氣體,它會造成溫室效應,進而促進全球暖化。以上這個簡單的邏輯,科學界基本上沒有異議,但如果要追究這些溫室氣體的來源,不同意見就會一一浮上檯面。

因為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大致有六種。包括燃燒石油、煤礦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農業、畜牧活動產生的甲烷、氧化亞氮;另外還有垃圾掩埋場、各種工業製成品揮發出的各式溫室氣體。科學家引用自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證明,人類活動,確實影響甚大。

在工業革命之前,二氧化碳的含量大概是280 個ppm。到去年為止,整個大氣裡面二氧化碳的含量已經達到380 ppm,所以比工業革命前已經增加 100(ppm)。

人為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是事實,但自然界的情況又如何呢?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來自火山爆發;來自沼澤、海洋及土壤;甚至一向被視為降低溫室效應有功的樹木,也被證實在多氧情況下,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持自然論的科學家更指出,二氧化碳和溫度上升這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應該重新被考慮。而如果從整個地球的歷史上來看,現今二氧化碳的濃度,並非史上最高。

假設其他條件都一樣,只看二氧化碳的濃度的話,在地球的地質時間上,確實有許多時間,我們的二氧化碳濃度是比現在還高的。

只看濃度的話,現今的二氧化碳含量或許不是最高,但增加的速率卻是最快。而且更讓人擔心的,是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壽命。

即使說你現在,開始停止排放二氧化碳的話。而過去這,累積下來,一兩百年累積下來的二氧化碳的量,還會持續在大氣裡面,持續大概幾十年到一兩百年那麼久。

不管是人為還是自然,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不正常的攀升,終將破壞自然平衡。我們既然無法阻止自然產生溫室氣體,那麼改變生活方式,從食衣住行多管齊下,來抑制人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刻不容緩。

2007年東森電視台《科學大解碼》第一期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