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太空研發與區域合作(四): 強化民生服務應用

107/07/06 瀏覽次數 1598
人造衛星的遠距通訊、定位與導航及氣象與遙測科技衍生出的應用功能,可以幫助開發中或弱勢國家的加速現代化。譬如說從傳統的電纜時代跨越到便利又節能低碳的衛星無線通訊的環保新天地,除了使偏鄉地區對外通聯及家戶間的溝通與聯繫更加的便利;老師及學童亦可輕易的從網上取得各種教學資源與資訊;社區治理工作可與各級政府更加緊密鏈結,提升行政效率與公共服務品質;遠距醫療應用在預診、就醫與急救上,可提高城鄉醫療服務品質落差,減少病患與醫護人員的徒勞奔波及減少醫療資源浪費。衛星環境監測系統,則可以即時與長期保障居住之生活環境的安全與品質。
 

人造衛星相關科技與應用可讓人類從過去的被動態勢推進到預掌風雲、後定乾坤的新型民生應用、社會治理與經濟生產利用模式。對於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經濟活動的國家或地區而言,人民若能預知天象的相關資訊,便能有其應對與調適的選項而事半功倍,減少無謂的勞力、資金與資源的浪費。對於交通運輸而言,通訊、定位導航及遙測衛星科技的應用則可提供快捷、精準安全的路況、航道與飛航區域的交通流量及安全管制資訊 、提供最短距離及最有效運輸途徑的計算,節省時間與能源。在可見的未來,當物聯網科技更加精進後,或能開創及提供客製化的各項相關功能服務、或提供購物者的新類型消費活動,產生新的商機。

 

一旦未來各國城鄉差距、民生製造與生產及社會流動都因為各國推廣衛星科技的民生服務應用,進入普及應用的成熟期後,擁有衛星技術應用服務及相關儀器生產能力的高、中端鄰國,便可擴大其服務範疇及產品銷售市場,使人造衛星科技的民生服務與經濟效益經由區域內鄰近國家形成的應用、生產、消費與服務生態系,走向量產、價廉及應用普及化的良性太空科技應用經濟生態系統,早期之衛星電視及廣播區域播放平台為其始例。

 
太空科技具廣泛應用特性與產業驅動能力。(圖片來源:廖立文、彭書耘)太空科技具廣泛應用特性與產業驅動能力。(圖片來源:廖立文、彭書耘)
 

於1976年由「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國家合組的「阿拉伯衛星組織」(Arabsat)區域組織,旨為服務阿拉伯世界國家需要,提供阿盟國家衛星通訊及衛星傳播等服務。該組織早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即由衛星技術及應用能力不等的阿拉伯世界國家,整編隊伍,互補長短。唯當時因為埃及與沙烏地阿拉伯兩強互爭阿拉伯世界領導地位引發緊張的國際關係,一度造成由開羅所主導的「阿拉伯國家衛星傳播聯盟」(Arab States Broadcasting Union,ASBU)與利雅德主導的「阿拉伯衛星組織」分庭抗禮的分裂局面。阿盟於1976年正式將「阿拉伯衛星組織」納入其區域聯盟組織下,迄今成為提供全球阿拉伯世界衛星通訊及傳播服務的最大平台。供應遍及中東、北非及歐洲等地區超過億萬的阿拉伯觀眾,有500家電視頻道、200家廣播頻道與付費電視等各式衛星通訊與傳播優質服務。Arabsat並自我期許,要以衛星通訊與傳播技術,承擔在國際間推廣阿拉伯和諧價值觀與文化的使命,以成為區域級及全球級的國際太空通訊領導組織。

 

衛星電視及廣播區域合作平台的例子,一般多較關注在商業性的單面價值與意義上,然這只呈現一半優點而已。區域衛星通訊及傳播平台的發展與架設之於民生服務應用的主要優點是,透過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衛星電視與廣播頻道節目,持續提供一般民眾資訊、知識與教育的柔性內涵,長期能對於收訊閱聽人潛移默化對周遭與世界的認知、比較不同的文化思維、生活方式、生產方法,社會發展與治理模式等,激勵其反省與思考,激發改善現有生活的動機與參考模式等效應,影響其實非常巨大且重要。為此,本文所強調的「自然資源共享、安全利害分擔及共同保護永續資源」合作模式,實為新世代國家與社會推動國際太空區域合作的根本基調。世界各國若能放下爭議,無私地投入太空科技民生服務應用的區域合作平台的建構,創造健康的合作生態體系與互惠合作平台,則可享受到利己利人的多贏果實。

 

(本文由科技部「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傅麗玉/國立清華大學

審校:品保組型管小組/國家太空中心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