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神秘的深海生物

96/07/31 瀏覽次數 18200

花蓮外海曾經捕獲罕見的巨口鯊,是全球紀錄的第30隻。這一類的巨口鯊,雖然和大白鯊是親戚關係,不過卻不是肉食性,而是吃海中小生物的濾食性。除了謎樣的生物特性,更吸引人的,是巨口鯊來自於神秘的深海世界。

深海這個環境,其實是,我們講就是說,我們人類所知道最少的,所謂的內太空。因為它(深海)是不但壓力非常之大,而且它是完全黑暗。那當這些生物為了要去適應,所以牠一定在牠的型態上面,有很多趨同或者趨異的現象。

所謂趨同指的是深海生物,利用體內的發光器,認識同伴或尋找獵物的特性。會發光的原因,一是因為皮膚裡的發光器,分泌出含有化學成分的發光素,經氧化而發光;另一種則是因為發光細菌寄生在發光器當中,細菌取得魚體的特殊分泌物質就會發光。而趨異現象,則是深海生物為了適應水壓的不同,所發展出來的身體構造。例如垂直洄游的生物,就有鰾且肌肉骨骼較為發達,非垂直回游的生物則剛好相反。

在研究的過程中間最重要的,首先是要去發現這些生物:到底有哪些生物?那他們的數量有多少?分布在哪裡?接下去我們才是去看牠那些重要的物種的一些生活史、生態習性、年齡成長、生殖成熟習性......等等的研究。然後再利用這些知識,讓我們知道怎麼樣去管理這些魚類的資源。

臺灣的東部和南部大部分屬於深海區,離岸不遠水深便超過200公尺,甚至到達5000公尺。目前捕獲到水深4000多公尺的生物,還發現了八十種世界新種。為了瞭解臺灣深海生物的多樣性,科學家正積極蒐集採樣,建立資料庫。

生物多樣性還有一個層次,就是基因的多樣性,也就是所謂的遺傳多樣性。生物能夠生存,一定有它的一定的方法,那這些基因的組成成分來自於化學成分,我們都會取牠的組織,把牠放在75%到95%的酒精裡面,來作這個酒精保存,甚至於放在液態氮裡面,超低溫保存,這叫冷凍遺傳物質。

臺灣深海生物的多樣性超乎科學家的想像,有機會成為全球重要的研究國,不管是在生物技術、藥技上的應用,還是替全球暖化提供研究線索,深海生物資源的無窮潛力,都值得人類深入探索。

2007年東森電視台《科學大解碼》第一期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