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社區醫療與健檢的守護者–陳秀熙教授
102/05/16
瀏覽次數
16759
郭朝禎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林茂榮
|
攝影
在臺大公共衛生學院的實驗室,穿著襯衫的陳教授,是提出多篇卓越研究報告的學者﹔在免費醫療健檢的社區,一身便裝的陳教授,是深獲民眾信賴的健康福利推手。他不僅常要出席重要國際會議與各國學者交流,同時要開辦健檢活動以落實衛生福利,更要下鄉對民眾實施醫療關懷與衛生教育。雖然他的生活忙碌於不同的角色,但最終目的是要以完整實證的科學數據開創臺灣預防保健的新貌。
因緣際會
確立人生目標
雍容爾雅、風度翩翩、說話條理的陳秀熙教授,在念臺北醫學大學牙醫系時,即不斷尋找自己的興趣與人生的理想,或許是受到校園濃厚學術氣氛的感染,他逐漸喜歡上醫學研究的樂趣,但此時的他只是確立了人生的方向,而對於研究的主題與目標還處於摸索階段。
後來他赴劍橋大學攻讀生物統計博士學位,深受歐洲典型的師徒教育精神薰陶,並在因緣際會下參與了芬蘭與瑞典的癌症篩檢計畫。
陳教授說,西方國家人民罹患乳癌與大腸癌的比例很高,政府為早期發現與防治這些疾病,不遺餘力地推動健檢計畫,並到社區邀請民眾進行乳房攝影與糞便潛血檢查,將健康福利落實在癌症篩檢上。
這方面又以歐洲的社會主義國家為開路先鋒,因為他們的政府認為國家有義務保護個人免於可預防的慢性疾病與癌症。相反地,資本主義的美國,健康保險是透過私人的契約來提供的,對於那些無法負擔保費的人,根本無法享有良好的醫療服務。這讓他深刻體認到「醫學研究不全然只是精確的定性與定量科學結果,必須再加入更多的民眾健康關懷才更完備。」
因此,研究社區整合式健康篩檢,來到歐洲無疑是最正確的選擇,同時這些歐洲國家所累積的數據資料與研究方法在當時也獨步全球,讓陳教授習得一身的好本領,從此他義無反顧地投入社區醫療健檢的領域。帶著這份雄心與學者應有的社會責任,民國85年回國時,有感於國內社區醫療與健檢未能迎頭趕上歐洲,遂讓他萌生一個想法:「要讓臺灣民眾也能享受像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所擁有的健康福利。」恰逢當時全民健保剛起步,而健康檢查的計畫也正萌芽,所以他決定以芬蘭與瑞典的實地研究經驗為藍圖,規劃出臺灣本土的醫療健檢研究。
推動整合式篩檢
臺灣公共衛生新里程
他首先以基隆地區的民眾為對象,結合乳癌、大腸直腸癌、口腔癌、肝癌、子宮頸癌等5項癌症,搭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3項慢性病的診斷套裝模式進行「合家歡整合式篩檢」。這項富有人文關懷的研究引起了廣大的回響,進而擴展至台南及彰化地區。陳教授更利用這些數據資料,以數學統計方法成功地建立新穎篩檢平台,能準確地對民眾健康進行評估,目前已可以建立乳癌的個人化醫療模式及開發出大腸直腸癌的危險性診斷標記,並進一步成立健康博物館網站,將整合式篩檢的成果,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協助中學生認識這些相關的疾病與醫療方法。這個研究的另一個宗旨也是要幫臺灣社區建立一個生命世代,利用健康檢查服務的同時傳遞醫學科學知識。
另一方面,為使新穎篩檢平台更具備科學專業及產業價值,陳教授也有系統地收集臨床血清檢體,以前瞻性的世代設計為下一代子孫在基隆、台南及彰化地區陸續建置血清銀行,並以科學專業創造生物產業價值。
舉例而言,利用此世代之血清中發掘可能與病變相關的新生物候選標記,在繼續追蹤此世代時,以巢狀病例對照研究方法有效率地自血清銀行中回溯所蒐集的檢體,並檢視這些候選標記在得病者與未得病者間之差異情形,以反映出候選標記與組織及器官病變是否具科學因果相關。
血清銀行除了可開發臨床上疾病的早期偵測與預防的新指標外,還能成為新疫苗研發的平台。陳教授更期待未來該研發成果的獲利,能依據生物資訊法及醫療倫理的精神回饋給社區民眾,讓民眾不至於誤認自己是實驗的白老鼠,使研究人員在檢體的收集上不會窒礙難行,如此才能達到資源互惠與成果共享的雙贏生物科技產業。
以出色的研究成果實踐學者的社會責任
憑藉著充沛的研究能量與跨領域專長,陳教授以臺灣基層社區為基礎建立新穎篩檢平台,並逐步以系統及跨領域方式進行特定疾病高危險篩檢族群的確定、疾病篩檢資訊系統的建立及電腦輔助模式的開發,目前也正著手建立跨國如亞洲與歐洲社區的篩檢效益評估模式。獨到的想法再加上深入民間的務實方式,讓他在研究生涯中獲得青杏醫學獎、臺灣大學教學傑出獎、芬蘭國家科學院傑出教授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等的肯定。
歷經多年的投入與推廣,終於讓他實現了基層實務與學術結合的理想,同時為了實踐心目中作為學者應有的社會責任,以及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想法,他將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所獲的獎金回饋基層社區,作為民眾自願執行健康篩檢的補助。
他下一個創新的理想是要將社區健康服務與臺灣的選舉結合,讓選舉日變成健康篩檢日,每四年就做一次免費的健康檢查,創造全世界的奇蹟。他期待以這樣高效率的人力及物力深耕本土社區醫療,進而以此公共衛生平台打造臺灣成為富有人文醫學精神的島嶼,並發展生物科技產業,提升臺灣生物科技的國際競爭力。
社會責任(3)
預防醫學(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28
用科學一決雌雄?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10/30
有問題就問資料探勘!但是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SRF 是環境殺手?還是減碳小幫手?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