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醫療物聯網——創新醫療服務,彌補偏鄉資源

108/08/07 瀏覽次數 1709

物聯網技術的崛起為傳統醫療帶來改革巨浪,打破了醫院的圍牆,讓醫療服務可以更深入觸及到各個角落,縮短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郭博昭是我國醫療物聯網 (Medical IoT) 領域的代表專家,長久以來全力投入研發遠距醫療裝置與系統,並籌備成立陽明大學數位醫學中心,利用工業4.0基礎導入資訊實體整合系統 (Cyber- Physical System, CPS)。郭博昭希望未來能夠達到「偏鄉不再邊緣、別墅就有醫療、你家就是急診」的目標,解決偏鄉醫療問題。

 

工業4.0,醫療物聯網與跨領域創新醫療服務

 

隨著偏鄉人口老化,老年人就醫需求越來越多,偏鄉醫療人力總是處於缺乏狀態,傳統以人工為主的遠距醫療服務,隨著工業4.0的崛起,有了重大的突破發展,郭博昭表示,工業4.0不只應用於製造生產,更可以應用於醫學治療,透過工業4.0的核心基礎——「資訊-實體整合系統」,從醫學的觀點來看,一位病患使用血壓計,將血壓數據傳送到資料庫,透過AI判斷是否要給予治療,這就形成了醫療物聯網。工業4.0所提倡的智慧化、電腦化跨越了地理限制,替遠距醫療帶來一道曙光。

 

透過醫學和電機電子跨領域技術整合,郭博昭積極研發遠距醫療裝置及醫療串流資料管理系統,其中「貼片式無線微型生理訊號收集裝置」是利用貼片式無線訊號傳輸裝置取得生理訊號,有助於節省人力成本,提高醫療品質,成於2006年獲得日本 Good Design設計獎、2009年台灣專利核准、更在2016年通過衛服部醫療器材認證。郭博昭說明,人在生命終止前,生理資訊是不會中斷的,例如心跳和呼吸,本研發成果可以應用於非常多的疾病檢查和監測。

 

雲端睡眠呼吸中止監測系統,檢測更輕鬆

 

郭博昭針對睡眠呼吸中止症研發了一套「雲端睡眠呼吸中止監測系統」,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定義是在睡覺失去意識的時候,呼吸停止至少10秒以上並且因缺氧而造成血氧濃度下降,會衍生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亢奮、高血壓、心律不整、中風等慢性疾病。

 

傳統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檢查方式必須配戴睡眠生理紀錄儀,病患身上會有數十條電線,造成行動不便無法下床,但透過「雲端睡眠呼吸中止監測系統」,病患只需要在手指戴上感測裝置,測量晚上睡覺的血氧濃度,透過手機將數據上傳並進行雲端分析,就可以知道睡眠時間、窒息缺氧次數等資訊,醫師可以直接上網看報告,判斷症狀及後續治療方式,或是用來判斷病患是否治療成功,目前這套系統已經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雙和醫院、振興醫院、關渡醫院等進行臨床驗證,未來很有機會商品化。

 

雖然目前醫療物聯網技術蓬勃發展,然而目前在醫療服務上,還是以醫護人員親力親為的高度人工模式為主,醫院裡總是擠滿等待檢查或診療的病人,郭博昭表示,未來透過遠端檢測設備,可望大幅紓解醫院的人潮,許多的檢查項目病人在家就可以測量,透過大數據及AI分析進行初步診斷,若有異常再通知專業醫護人員,進行後續診斷作業,病人與醫師不需要真正面對面就可以達到診療目的,如此一來,就有機會解決偏鄉醫療的問題,實現真正的醫療平權。

資料來源
  • 原標題: 從無到有創作一個醫療物聯網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