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挽救發燒的地球(四):減碳或不減碳,這是關鍵的問題

105/05/13 瀏覽次數 5587
不減碳?暖化會影響經濟?

碳排放量的多少緊緊繫著社會經濟狀況的高低,著名的英國氣候經濟學家尼古拉斯(Nicholas Stern)指出,若年碳排放量減少超過1%,就會導致經濟衰退或震盪。另外一份科學研究也支持地說明,若沒有完整且新的排碳調整策略,有暖化效應的未來社會將比沒有暖化現象的世界減少四分之一的平均全球收入。而儘管不同的研究方式會有不盡相同關於暖化對全球經濟影響的評估,但所有的結果都指出:人類要付出的代價將遠大於現行領路的經濟模式所預測的數據。
 
暖化的衝擊

科學家已經預言人類無法有一個沒有暖化的未來,現在只能問那衝擊會有多大?可能會發生的未來包括:健康醫療花費的提高、極端氣候引發災害的頻繁發生、熱浪來襲造成職員曠工或工作無法進行的經濟損失、高溫減少農作物收穫量所造成的糧食危機。以工人與植物為例,能有最佳經濟產值是在氣溫攝氏0~25度之間,繼續升高的溫度將導致產值的快速下滑。在愈來愈熱的未來,我們需要新的科技、新的生活方式來因應一個不同氣候模式的人類社會。

其次,這些看似要所有人類共同面對的暖化議題,實際上對於不同經濟開發程度的國家要付出的代價卻不相同,甚至最不公平的是,愈是經濟弱勢的國家受到的影響將會愈大。瑞士經濟學家湯瑪士(Thomas Sterner)在2015年11月份自然雜誌指出,目前氣候暖化的程度對富有國家的大尺寸經濟產量與氣溫之間並沒有呈現關聯性。也就是說,即使部分區域有受到極端氣候的損害,但是整體系統仍有足夠吸納與平衡的能力,而不至於造成整體經濟產值的太大波動。然而貧窮國家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對於低收入的區域而言,經濟產量與氣溫之間卻是線性相關。也就是溫度愈高,經濟的損失就愈慘重。換言之,氣候變遷的損失將造成某些現在已經是相對貧困的國家,在這個世紀結束時會比現在更加貧窮。
 
減碳?對全球的衝擊

為了降低暖化的衝擊,世界各國要開始痛苦的減少碳排放量的行動。而減少碳排放對於已開發、開發中與未開發國家要面對全球暖化的課題卻不相同。而即使是不相同,卻同是崎嶇難行。
 
政策的方向很大的部分是以對經濟成長有利的方式來進行。對於大部分的國家而言,經濟就是王道,能創造好的經濟成長是政府的首要績效。世人堅信,基於好的經濟條件,人民就可以安居樂業、享受富足的生活。因此優秀的未開發國家會積極地成為開發中,而開發中的國家更是汲汲營營地領導人民晉升開發之列。愈開發的國家代表國民的所得愈高,同時也代表國民的消費愈高,而人民也似乎在高度消費中洋溢出高分貝的幸褔指數。(請另參閱本專題之”給大自然服務費?”)
 
在各國競相爭入開發之列,也排放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到大氣層,與全球減碳抗暖化的目標背道而馳。已開發國家,像美國雖然知道減排的重要,但真的很困難。減排會引發經濟衰退,雖然已經在全球經濟的頂端,但仍在追求更高、更好的經濟水平。美國和大部分已開發國家也還有無法解決的經濟困境,無法懈怠。開發中國家,像今年巴黎會談的印度,經濟正在起飛,現在要向國內企業要求減碳。但國內意識還是以經濟開發為重,至少要等到進入已開發之列,才能開始減碳。另外也不公平,已開發國家就是排了夠多的二氧化碳,才能發展到現在的經濟水平。

若要減碳排量,也應該是這些已經排放夠多的已開發國家,不應該是才剛要發展的開發中國家。最慘的是未開發國家,像是國土正在消失中的圖瓦盧(Tuvalu)或基里巴斯(Kiribati),有始以來的排碳量都是最少,對於全球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也微乎其微,然而卻是全球暖化下最早、也衝擊最大的族群。若吵吵嚷嚷的經濟大國們來不及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降到足以穩定全球氣候模式的狀態,他們將面對存亡的問題,成為不減排下最大的犧牲者。
 
社會活動的排碳成本

除了讓大家自主減碳排的消極方式之外,是否可以讓排碳者付費,以更積極的做法來降低碳排放量?目前全球氣候政策主要是基於電腦程式IAMs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s)的模擬結果,新程式的經濟運算數據在美國國會引發一場爭戰,是否要徵收社會活動的排碳成本(social cost of carbon)?依照加州史丹佛大學地球系統科學教授馬歇爾(Marshall Burke)在2015年11月自然雜誌的研究發表,與更新版本的氣候模式運算結果相比較,過去把氣候對經濟的衝擊都評估得過於保守,並於文章結論中建議施政者應該採取對排碳者更直接的政治策略。而這來自科學界的強烈訴求,正在引發政治面的迴響。
 
科學家依據對未來氣候災害所引發、難以預知的長遠損失,建議這些社會活動的排碳支出不僅是必要,且應該要提高到現行所能做到的最佳估計值的好幾倍。因為有許多未來隱藏的災難,是以現有的實況所做的經濟預估模式所看不到的。而在2016年全球經濟學家預測前景已經是不看好的情況下,若還要再加收活動的排碳支出,且金額可能不會太小,是否會讓已經緊縮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呢?
 
19世紀偉大的作家威爾斯 (H. G. Wells) 有句名言「文明是一場教育與災難的兢賽。」世界已經大幅改變,若我們仍以嬰兒學步的速度配合它,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減碳或不減碳?存在或不存在,這是關鍵的問題。親愛的哈姆雷特,你決定怎麼做?(本文由科技部補助「工程技術與社會風險之新媒體溝通」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李瑞全教授|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