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從0到30kW!台灣地熱發電踏出第一步

107/04/20 瀏覽次數 6847

綠島為台灣著名觀光景點離島之一,為火山島,具有豐富地熱資源,若利用此得天獨厚之特色,自給自足發電,相信能為島民帶來不凡的利益。(圖片來源:凱恩斯KLOOK)綠島為台灣著名觀光景點離島之一,為火山島,具有豐富地熱資源,若利用此得天獨厚之特色,自給自足發電,相信能為島民帶來不凡的利益。(圖片來源:凱恩斯KLOOK)

2018年三月份,台灣地熱發電終於從零進化到30 kW,幕後功臣是位於台東知本的泓泉溫泉度假村,由於當地溫泉出口溫度高,業者過去需要引用山泉水來冷卻溫泉,才能降溫至合適溫度給遊客泡湯;如今裝置30 kW的發電機組,先將剛生產出來的泉水做發電利用,所發之電可以提供溫泉業者自行使用,多餘的更可以賣給台電。歷時三年申請與準備,終於併入台電電網,為台灣地熱發展設立第一個里程碑,也成為台灣小規模地熱發電的先鋒,使更多溫泉業者對小型地熱發電產生興趣。

 

泓泉溫泉度假村的井,號稱「知本第一號井」是由中油公司在1983年鑽鑿,深度達1460公尺,泉水出口溫度超過130 ℃,日出水量400公噸,是狀況佳的自湧井。根據工研院1980~1990年代的台灣淺層地熱潛能評估,知本地區淺層地熱發電潛能約有26 MW,再往南約20公里的金崙區則有48 MW,幾乎是知本的兩倍,目前有太乙電能公司與宏崙電能公司提出「台東金崙地熱能發電廠開發案」,在規劃鑽鑿一口2000公尺之生產井與一口尾水回注井,並設置4部250 kW的地熱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達1 MW。

 

位於台東外海的綠島,則由台灣電力公司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合作,於2017年底正式開啟「綠島地熱發電機組試驗性計畫」,過往目標著重於資源探勘與鑽井,2017年開始建置商轉電廠,目標再4 年內建置一座 2MW 地熱發電示範電廠,若發展成功,可供至少三成綠島居民使用,試驗性發電成功後可擴大發展,更能成為其他離島的成功範例,期望綠島地熱發電計畫能成為離島自主發電的福音。

 

除了東部地熱發電,宜蘭與台北地區的地熱發電調查已行之有年,中油與台電也在2018年3月簽訂共同發展協議,將於宜蘭仁澤地區進行地熱開發工作,目標在2019年底設置200 kW發電機組,2020年完成示範電廠。地熱蘊藏最豐富的大屯火山一帶,目前也由經濟部能源局選定四磺子坪做為大屯山地熱發電先鋒,雖然鑽探過程發現產能不如預期,但由於當地地質異質性高,地質環境難以掌握,根據現階段的地質資料顯示,若再繼續往下深鑽,會有更好的產能表現,因此於2017年底重啟四磺子坪地熱鑽探試驗性計畫,期待能為大屯山地熱發電開啟新的篇章。

 

台灣地熱發電在2018年終於從無到有,即使是少少30 kW,仍代表著台灣已正式進入地熱發電新紀元,期盼在政府與民間的配合之下,能在近五年內加速開發,使地熱發電成為台灣能源的基石。

 

審校:沈建豪

 
名詞解釋

MWe:為Megawatt的縮寫,是電廠計算電度的單位,百萬瓦

1 Gwe (十億瓦)=1,000 MWe (百萬瓦)=1,000,000 kWe (千瓦)

資料來源
  •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