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環境與廢棄物(三):一次性飲料杯源頭減量政策成效
103/12/19
瀏覽次數
11798
劉力仁
|
自由時報
黃大祐
|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新聞報導
臺灣每年消耗15億個用完即丟的一次性飲料杯,海邊、路邊常見被丟棄的塑膠杯,消費者幾分鐘的暢快,造成環境巨大負擔。
環保署於民國100年1月4日公告「一次用外帶飲料杯源頭減量及回收獎勵金實施方式」,同年5月1 日起全國連鎖速食店、連鎖便利商店、連鎖咖啡店及連鎖飲料店全面實施源頭減量措施,強制店家2種方法選1種實施,第1種是自備環保杯的消費者可享優惠,第2種是每2個飲料空杯可兌換1元,不配合業者依廢棄物清理法罰6至30萬元。
為了解政策成效,環保署委託民間顧問公司進行「102 年推動一般廢棄物源頭減量相關工作專案計畫」,截至102 年11月底,也就是政策推動了2年半時間,總計有419間品牌提報源頭減量計畫,消費者平均自備飲料杯比例為4.6%,相較於此項政策推動前,估計每天減量19 萬個一次用杯,相當於每年減量6,900 萬個一次性飲料杯。
這項計畫也調查平常有購買外帶式飲料的民眾偏好的優惠方式,依序為「現金優惠」(69.4%)、集點換飲料(6.7%)、飲料加量(6.1%)、集點送贈品(3.2%),另有8.9%的民眾表示「不願意自備飲料杯」。
對於政策成效,官方及民間都認為還有加強的必要,有人認為要強化經濟誘因,有人則認為要落實源頭減量的環境教育,改變消費者觀念。
長年關注海洋生態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因為淨灘時常常撿到相當多的一次性飲料杯,多次呼籲環保署要有對策,間接促成此一政策實施。該基金會主任賴威任表示,這項政策立意良好,但到高中、大學校園檢視,仍有相當多的學生手持一次性飲料杯喝飲料,顯然相關教育有待加強。賴威任也觀察到還有很多店家沒有主動揭露自備環保杯可享優惠的資訊,消費者並不清楚有這些優惠。
台南市於101年12月22日公布「台南市低碳城市自治條例」,規定台南市商店全面禁止保麗龍及有污染環境之虞的杯具,第1次施以警告,第2 次以上者,處新臺幣1200 元至6000 元罰鍰,並限期改善。
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表示,保麗龍杯具確實在台南市絕跡了,但業者改用透明塑膠杯及類似材質飲料杯,一次性飲料杯整體數量並未減少,比較好的方式仍是消費者使用一次性飲料杯是自行付費,用經濟誘因方式,讓消費者願意減少使用。
環保署廢管處長吳天基表示,一次性飲料杯源頭減量,是整體限塑政策的一環,實施至今雖有成效,但教育方面的確還需要加強。譬如校園之內餐廳,仍然使用相當多一次性餐具,環保署考慮加大誘因,譬如使用一次性餐具需要付費,減少使用數量。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臺灣市面上免洗餐具種類繁多,材質大致可分為塑膠類、保麗龍類及紙類、木材等四種,其中塑膠及保利龍是中小型餐飲業最常使用之免洗餐具種類。塑膠類聚丙烯多用於便當盒及碗盤,保利龍類免洗餐具─發泡聚苯乙烯常見於透明的便當盒蓋、涼麵及水果盒。發泡性保利龍則多用於泡麵碗、生鮮托盤等。免洗餐具因成本低廉、生產技術門檻低,目前多由國內廠商進行生產供應或自中國進口。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的統計,國人消耗之免洗筷數量達每年50億雙,一次性飲料杯15億個,對環境資源負荷造成極大的消耗與衝擊。1984年於臺北發生的六三水災,起因便是隨意棄置塑膠類免洗餐具,導致排水溝渠嚴重阻塞,引發水患。若塑膠袋及免洗餐具於河川中漂流,也容易堆積於河岸、海岸及潮間帶紅樹林區域,破壞河濱生態體系;塑膠廢棄物的重大危害,還有近年廣為人知的太平洋垃圾帶(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根據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生物學通訊」(Biology Letters)期刊的報告指出,在夏威夷和加州間海域漂流的塑膠垃圾及塑膠碎片,在過去40年擴大達百倍之多,目前面積約7百萬平方公里,相當於美國德州的幅員。這些塑膠微粒被海洋生物或鳥類吃下肚,甚至發生海豚及海龜等生物誤食死亡的情形,當中含有大量有毒化學成分,進入了生物食物鏈中。
我國雖早已訂定源頭減量教育及限制使用政策方針,過去亦有許多以經濟誘因趨使民眾執行回收之政策,如保特瓶回收、塑膠杯回收、以及垃圾費隨袋徵收等積極、消極面政策,仍難有效減低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免洗餐具使用後之處理途徑大致包含回收再生、焚化、掩埋、非法棄置等4種。就塑膠類免洗餐具而言,由於免洗餐具使用後沾染油汙及其他物質,回收後再利用經濟價值不高。部分塑膠材質如PVC、PS等若以焚化方式處理可能導致「世紀之毒」戴奧辛的產生,且塑膠耐高熱值之特性,也對焚化爐操作產生負面影響;若以掩埋方式處理塑膠材質之免洗餐具,則耗時長不易腐化,一個塑膠袋需要20年、保麗龍杯要50年才能被分解,寶特瓶和紙尿布更需長達約450年才會在海水中分解。根據荒野保護協會於2012年淨灘清除垃圾量的統計,近3年免洗餐具類多了6倍,去年高達2萬8000多件,首度超過塑膠袋,成為海灘垃圾第1名。如何降低國人濫用免洗餐具,是未來應強化方向。
責任編輯: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
曾耀寰 | 中央研究院天文所
審校:
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電訊研究所
PVC(7)
戴奧辛(20)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31
人體「試驗」中看不見的不良反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