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基因改造植物面面觀

101/09/24 瀏覽次數 5933
近年常看到食品加註「非基因改造」的標籤,到底基因改造是什麼?其安全性需要顧慮嗎?農業是人類社會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機能,八千多年來,農業憑藉著人類生物知識增長而逐漸發展,而農業技術近年來的發展非常多元,包括育種、農業機具、栽培技術、防昆蟲及防病害等,但最有潛力也最具爭議性的莫過於基因改造農作物的發展。

基改作物不只是為「吃」及「穿」而已,它們也可以作為生物反應器,以產製工業原料、醫藥用蛋白藥物及抗體。近年來石油價格飆漲,因此由基改作物合成且可被生物分解的塑料,逐漸成為熱門話題;基改塑料製成品好用,也容易自然降解,不會在垃圾堆中百年不化,比石油衍生物製作的塑膠產品更為環保;還有更多基改作物已經上市或研發中,例如加拿大的油菜、荷蘭的花卉,都因基改技術而有更好的品質;此外,基改作物「黃金米」可以提高對胡蘿蔔素衍生物甲種維生素的攝取,有效降低第三世界幼童罹患夜盲症的機率。

台灣目前雖然沒有種植基改作物,但是絕大多數國民已經常食用基改作物製成的食品,如豆漿、豆腐等。既然我們已經多年使用進口的基改作物及其產品,可以合理的推論台灣社會應該不反對使用基改作物,目前國內許多研發單位也正大力發展特殊基改作物,政府正建立一套控管機制。正如同資訊、核能、疫苗等其他新興科技,作物基因改造科技也需要顧及利與弊的考量,毫無疑問的,基改作物對未來農業、工業及醫學有其重要性,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審慎研判基改作物對生態及健康的影響。因此,如何發展出對台灣真正有特殊價值的基改作物,不只需要科學家在實驗室與田間的研究,也需要政府及人民的積極參與及討論。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