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美麗清淨的福爾摩沙追夢記專題報導(三):活性污泥製成有機肥

106/04/27 瀏覽次數 1605

近年來,台灣在有機廢水處理完後之有機污泥,任意棄置,造成重大環境污染,如何活化或再利用等環境保護的議題愈漸受到重視。

 

前環保署官員、現為環基環境永續公司執行長卓英仁博士表示,以前對於活性污泥的處理,常是把有機污泥乾化後丟回田地裡,這會產生惡臭,因為未完全發酵,而且是沒有太多肥份的肥料(有機質30%以下),以致易造成甲烷、阿摩尼亞散到空氣中形成異臭味污染。現在的處理技術則是採用水解(化工過程),所以有機污泥會完全分解,形成無惡臭味、類似醬油味道的有機肥,具有肥份(有機質60%),撒在田野中種植出來的作物有機成份會更高,而且能夠快速成長。

 

卓英仁指出,有機污泥如以焚化處理,以高溫將有機物質焚燒,是可以減少體積,消除臭味與滲出水;但再利用比例低,僅能回收熱能。此外,也有用堆肥方式處理者,這是利用微生物把有機物的成份從複雜(長鏈)變為簡單(短鏈),但需要花費較長時間。不論一般堆肥,或是近年來發展的高效堆肥,每批次處理至少需時14~30天,也需要大場地空間,且必須嚴密防止產生臭味與滲出水;且堆肥產生的肥料,品質較差,肥料的效益有限。以上處理方式回收再利用資源,時間及空間都不經濟。

 

環保產業界逐漸發展出新的有機污泥處理技術。卓英仁說,第一代處理有機污泥有五大系統,像是鍋爐系統、水解系統、濃縮裝置、氮磷鉀添加系統、成品乾燥系統;最重要的就是水解系統,它能在兩個小時內,把長鏈的物質很迅速地變成短鏈,第一代只有酸水解,第二代改良成有酸水解與鹼水解合併處理。技術的革新使得有機肥的成分更佳;高溫高壓反應器能使長鏈很快變為短鏈,做出來的有機肥是屬於固態奈米級的,不像市面上現有的有機肥多數粒子較粗。而整個技術的發展也適合大量各類型的有機活性污泥的處理,尤其因為它是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處理,所以全程都沒有臭味,也不會造成溫室氣體排放,產生具有優質高效水溶性有機肥料,不需很大的場地就可以處理。

 

卓英仁建議,採用水解製作高效有機肥,是目前較具效益的處理有機污泥的方法,能快速處理有機廢棄物、製成高效有機肥,每批次製程時間(自廢棄物至肥料包裝)約4~6小時,當日有機廢棄物可於當日處理完畢。由於過程中發酵完全且均經高溫高壓處理,完全無害。這使得活性污泥和有機棄物能夠提高資源再利用的程度,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均相當優異。

 

卓英仁說,有機污泥透過水解形成有機肥,肥料質地細緻,可乾燥造粒,方便運輸與使用,且均經電腦配製添加必要元素,針對特定作物製成最佳肥料,再回饋到土地、作物種植使用和生產上,是最佳的廢棄物資源循環再利用的例子,而且可以避免二次污染。

 

不過,活性污泥製成有機肥,仍有持不同意見的學者認為,其在應用上,可能會有健康風險的疑慮。所以,為了追求美麗清淨家園的夢想,產業界和學界應積極開發各項更佳的產品或應用技術,也應該致力於去除疑慮之後,再進行各種的應用。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105年度《「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以環保永續、環境教育、財務金融、應用科學暨新媒體藝術等領域為例》執行 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蔡美瑛|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採訪對象:卓英仁 | 前環保署官員、環基環境永續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