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無線電波望遠鏡陣列,共有66座,參與的跨國研究團隊來自歐洲、北美、東亞等地區。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自2005年起即加入「ALMA─日本」團隊,2008年獲科技部經費補助並執行「ALMA─北美」計畫。值得一提的是,對電波望遠鏡而言,前段系統就像眼睛的視網膜,是讓望遠鏡真正「看」到天空的關鍵,而該所和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空研究所合作建立「東亞接收機前段整合測試中心」(East-Asia Front End Intergration Center, EA-FEIC),已完成至少26套前段次系統的交付,對於這項大型計畫的設備與進程貢獻良多。在科學研究上,國內多位學者陸續運用ALMA進行天文觀測並獲得亮眼的成績,未來可望解開更多恆星誕生過程的謎團,進而深入探索宇宙與生命的起源。
66座天線間的配置靈活多樣,可排成最短150公尺、最長16公里的陣列。由於觀測站位於高而乾燥的區域,加上ALMA具備前所未有的探測靈敏度、角分辨率、頻譜解析度和成像品質,清晰度和觀測範圍均10倍於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 HST),遠達120億光年,強大的解析度可從墾丁看到101大樓上的一隻小金龜子,因具備海拔位置高及氣候乾燥條件而得以測量到毫米及次毫米(約10-3 m)波,並可望對分子氣體、塵埃還有宇宙大霹靂的遺跡輻射起源等「冷」(cold)宇宙的研究產生革命性影響。。
宇宙誕生新視野 ALMA 自2011年9月30日起正式開放學術使用,多次公開向全球天文研究學者徵求觀測計畫書,在3,433件申請案中,只有661件通過嚴格的審查,台灣學界主導者有43件,其科學價值深獲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