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數位學習與「磨課師」(四):台聯大雲端經典課程

103/11/17 瀏覽次數 7279
學習不再只能是坐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課,在數位雲端的課程推出後,隨時、隨地、隨選的上課方式,有了新的學習可能!
 
國立清華大學教務長陳信文教授表示,為整合教學資源、發揮互補性,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央大學、陽明大學等四所學校,一同組成「台灣聯合大學系統」,以提升教育品質與追求學術卓越性。
 
四校更共同推出「台聯大雲端經典課程」,讓學生們能夠於選課前先身歷其境的上過一次課,以免修到自己沒興趣的課,讓教學資源能夠更有效的運用,使更多有心學習的同學們能克服時空限制,透過更多的線上課程,一同目睹大師風範、獲得如名師親身講解的學習機會。
 
台聯大四校共同開課、跨校選課,相互承認學分,共享特色課程,並共同推動e化教學系統,建置開放式課程(Open Courseware)124門,課程一年內即突破300萬人次瀏覽。
 
開放式課程(OCW)源起於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之開放式課程計畫。以分享學校教育資源、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將該校課程與全世界共享,開放式課程供校內外學生與自學者也能配合學校進度,隨時隨地、免費且無國界地搜尋、自由觀看或下載各課程的教材,進行自我學習與提昇。
 
台聯大雲端經典課程,則將OCW的線上數位課程加入互動的元素,轉為磨課師MOOCs的線上數位課程模式,而非僅是以往將課堂上側錄的全程影像放上網路。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前系主任趙啟超教授表示,目前清華大學推出兩個微學程:神經科學和資訊工程,磨課師的教學影帶是事先預錄,將課程依據設計不同,精簡濃縮在十幾、二十分鐘內,讓學生們先看影片自行學習後,再到線上的討論空間,進行學生間、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
 
簡短的教學影片更需事先的詳細規劃和演練,陳信文表示,教師們得憑著極大的教學熱忱來面對備課、演練、錄影的考驗,也要學習適應新式的系統與平台,配合自動批改作業的程式,出的作業等也要更注意許多細節,才能應付線上數以百計,甚至成千、上萬的學生人數需求與問題。
 
趙啟超則說,平台的功能設計也相當重要。如何符合教師的教學需求,也是目前資工系教授們正在努力配合研發的。至於目前剛開始推動磨課師課程面臨的問題,主要則在如何降低拍攝成本,以及智慧財產權的議題,例如在影片中展示課本裡的圖片。
 
頂尖大學的教學資源透過雲端的數位教學和磨課師的教學方式,使學習時間能依個人時間調配長度、提升學習效率,教學的資源能更廣泛的流通,影響更廣大深遠。(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實作計畫──以農學、環保、應用科學、數位學習和藝術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蔡美瑛 | 世新大學廣電系
採訪對象:陳信文|清華大學教授兼教務長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