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伊斯蘭文化:阿拉伯音樂解析

106/09/05 瀏覽次數 10182

阿拉伯音樂大量使用類似調式音階(Magam)的概念,與我們習慣的十二平均律西方音階系統不同。經過長時間不同民族的加入,使其呈現多元複雜的音樂內涵。

 

簡史

 

阿拉伯音樂,或稱為伊斯蘭音樂,並不局限於阿拉伯半島,還涵蓋北非地區。廣義而言,伊斯蘭世界還包含印尼,但印尼甘美朗音樂有截然不同的風格。

 

西方音樂發展的初期,制定了所謂十二平均律的音階系統。此後透過商貿、戰爭、殖民走向了世界,進而為現代人建立了聽覺上的美感基礎。只要不是在平均律上的弦外之音,似乎都讓我們覺得不和諧。

 

其實,不論是中國音樂或中東伊斯蘭音樂,都遠在西方音樂之前早已蓬勃,而這些古老的音樂律制不完全與現代音樂的音準相符。中國音樂裡古老的五度相生律已幾乎消失,而伊斯蘭音樂或許近幾世紀來是較為弱勢,但仍能保有不少原始的樣貌。

 

在伊斯蘭世界中,阿拉伯音樂的紀錄可追溯至蒙昧時期(伊斯蘭興起前)。玍珊朝、拉赫姆朝時期的音樂演奏主要由女性奴隸擔綱,用於某些宗教儀式。伊斯蘭興起後,由於《古蘭經》並未明確允許聆賞音樂,因此現代中東地區的某些國家是禁止音樂活動的。阿拉伯人建立伊斯蘭帝國後,伍麥亞朝與阿巴斯朝先後在大馬士革與巴格達建立了政治、文化中心。阿拉伯音樂在當時音樂家的推波助瀾下,才開始有了更多的開展。

 

伊斯蘭音樂的風格大略分為兩個不同區塊:「東伊斯蘭世界」包括了阿拉伯半島、伊朗、中亞各國、南亞北部等,稱為「al-Mashriq」;「西伊斯蘭世界」則以北非為主,含括伊比利半島南部的安達魯西亞地區,稱為「al-Maghrib」。前者的音樂風格受到了更早期波斯、拜占庭、歐斯曼帝國音樂的影響,後者則承繼了許多安達魯西亞時期音樂的遺產。

 

前述都是古典伊斯蘭音樂的範疇,1932年開羅的一場國際音樂會議,促成東西音樂家交流後,也進而影響了伊斯蘭傳統音樂的樣貌。

 

音樂特色

 

若以現代音樂的視角來分析,阿拉伯音樂大量使用類似調式音階的概念。所謂類似,是因為古典阿拉伯音樂有其獨特看待音階的角度,阿拉伯人稱為Maqam。與我們習慣的音準12個半音相比,最大的不同是,阿拉伯人把1個八度劃分成24個四分之一音,其中包含了不少四分之三的音程,即前述的弦外之音,也就是微分音。因此,微分音是阿拉伯音樂最重要的特徵,而這樣的樂音色彩是來自古波斯音樂。

 

歐洲古典音樂興起後,和聲學一直是重要的音樂理論,和聲進行往往指引了作曲的方向,爵士樂更大量地發展出更複雜的和聲方法。然而,阿拉伯音樂卻是一種幾近完全單音的型式,是以旋律出發的音樂系統,這應該是因為在更遠古以前,音樂多以人聲表現並以口傳的方式流傳,且微分音不容易發展出和聲的概念,但也因此給了旋律更多的表現自由。

 

感性,也是阿拉伯音樂的重要特徵。演奏不同的Maqam也傳達著不同的情緒,喜、怒、哀、愁各有代表性的Maqam。

此外,大量的即興、裝飾奏加花也充滿在伊斯蘭音樂中。這種自古口傳的學習方式常伴隨著許多傳承,同樣的一段旋律常有各自的潤飾方式,甚至可以聽到傳統樂團在演奏時,每條旋律線(包括擊樂)用自己的即興加花詮釋。

 

主要樂器

 

不同的音樂文化裡,常有許多相應的樂器來表現曲風的特色。比方鋼琴、吉他是為十二平均律所設計的,在正常的演奏下完全符合現代音樂的音準,因此無法演奏傳統的阿拉伯音樂。最適合表情多變的阿拉伯音樂的樂器,基本上不能有品(格子),如前述阿拉伯音樂有大量的微分音。此外仍有許多的滑奏、揉音與難理論化的味道音,人聲、無品絃樂器以及管樂器等古老型式的樂器最相合。

 

在伊斯蘭興起前,一種叫Rababa的單弦擦絃樂器在阿拉伯半島貝都因游牧部族廣泛使用。它是小提琴的先祖,直立持琴橫拉的方式很類似二胡。後來,烏德琴漸漸取代Rababa成為伊斯蘭世界的樂器之王,主宰了伊斯蘭音樂蓬勃發展的黃金年代。

 

傳統上,阿拉伯音樂是由Takht演出的,其阿拉伯文的意思就是床,延伸為樂團之意。Takht基本上是5人配置,4個旋律樂器包括2個長音型、2個撥奏樂器,再加1個打擊樂器。

 

烏德琴公認是世界所有彈撥類樂器的祖先,產生於西元前2,00 ~ 2,500年間。原文’Ud有木片、木枝的意思,用鷹翅毛撥奏(現多是塑料、牛角),半圓的琴背使其能發出獨特的共鳴聲響。而阿拉伯音樂許多關於Maqam的理論,都是在烏德琴上實證出定音。東傳至敦煌後演變成琵琶,西傳至格拉那達加上了琴格,並沿用其原文發意演變成魯特琴。後來只要是一個琴身加頸,都稱為魯特類樂器。

 

卡農琴又稱阿拉伯箏,源起於10世紀。最早的卡農琴是直立式持琴,因此又叫做埃及豎琴,15世紀傳入安那拖利亞地區後,把琴改置於雙腿上,用雙手的食指撥彈。雖然是定弦樂器,但可用每組絃末端的扣環調整音高,使其演奏微分音。12世紀傳入格拉那達後,漸改製成薩泰里琴,是一種擦弦類揚琴。

 

奈以是一種中東蕭,是至少有5千年歷史的古代樂器,用9節的竹子開孔製作,在世界各地都有相似的管樂器。簡單的構造(沒有吹嘴設計)往往讓初學者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掌握發音技巧,它是用嘴型角度佐以指法來演奏微分音,現在常用於伴奏傳統蘇菲旋轉。

 

卡曼恰琴,也稱作波斯提琴,是前述Rababa的近親,直立持琴,橫拉演奏。傳統的波斯提琴是3條絲絃,現已改良為4絃,廣泛流傳於中亞許多國家。

 

鈴鼓在各種音樂文化中應用廣泛,一般以埃及鈴鼓來特指這種方式的手鼓。它可說是傳統Takht中最重要的節奏樂器,因為鈴片與鼓皮的對比最能產生貫穿整個音樂頻率的作用,鼓皮通常以尼羅河中的魚皮或羊皮為材料。

 

Maqam

 

它是構成中東伊斯蘭音樂大半內容的一種類似於音階、調式的音群,通常由203組小單位音群組成。舉西洋大調音階為例,可視do、re、mi、fa是一組音,sol、la、si、do是另一組音,這兩組4個音的距離同是全音、全音、半音,因此看待它是同樣的色彩,只是坐落在不同的起始音。而在即興演奏、作曲時有其獨有的進行方式,有時從上半音群開始,有時從下半音群開始,並且擅於利用這種音群的概念去做音樂色彩的轉換,是一種形似於轉調的想法,而這樣不同種的音群常常包括微分音。

 

另外,有些完整的Maqam橫跨二個不完全一致的八度,甚至上下行演奏會有不同的變化。雖說是特點,卻只有大略的規則,時常有例外,難以像西方音樂一樣完全地系統化。這也是為什麼阿拉伯音樂的學習,自古以來就是以口傳為主,難以譜記的原因。現在雖然有許多的五線譜例解說,但許多味道音在實地演奏時,通常就是仰賴老師的示範,學生耳聽為憑,樂句以及裝飾技法也同樣如此。再者,不同流派的音準也有些許差異。

 

各式的Maqam採集自中東世界各地,可能多達1、2百種,但主要使用的約10030種。最具代表性的Maqam Rast包含兩個微分音的調式:do、re、mi(降一半)、fa、sol、la、si(降一半)、do。但經過千年以上的演變與各種音樂的影響,往往會發現以當代風格著名的演奏家不見得會一直依照古來的規則去表現Maqam,他們有的以旋律依歸融合現代美感也發展出不同的風格。

 

Iqa’

 

循環節奏通常由埃及鈴鼓、框鼓演奏。因應古典阿拉伯詩句長度,發展出繁複的拍子結構,特別是在安達魯西亞地區。而這些長拍子是由Dum(鼓面聲)、Tak(鼓框聲)、Hass(休止)排列成2或3單元組成。比如dd、ht、dh、th,4個不同排列的2單元組成了1個八拍子叫Baladi的Iqa’,又比如dhh、th、dd、thh,這是1個3−2−2−3組成1個十拍子叫Sama’i Thaqil的經典Iqa’。

 

而中間休止符的部分,演奏家會加花裝飾使得拍子一直有流動感,但基本上d、t的位置不太改變。有的時候Iqa’的名字甚至直接定義它的曲式,比方Sama’i這個古典阿拉伯音樂中最重要的曲式,就是由前述同名的節奏貫穿全曲。

 

古典阿拉伯音樂曲式

 

西洋古典音樂跟阿拉伯音樂當然不同,但協奏曲式、奏嗚曲式、迴旋曲式與阿拉伯音樂的作曲上有不少相似之處,比如Sama’i、Longa就有近似於迴旋曲的特徵。因此,當討論這些由來以久的阿拉伯音樂時會冠以「古典」,用以區分與現代中東伊斯蘭音樂之別。以下介紹一些常見的古典曲式。

 

Taqsim ─ 旋律器樂的即興獨奏曲式,是最難的一種演奏樣貌,常常是無伴奏的方式,沒有固定發展方向,也沒有固定拍子,大致遵守Maqam的理論,即興發展出一個曲子。演奏者必須具備相當程度的音樂訓練,才有辦法作出一段不枯燥的Taqsim。

 

Doulab ─ 很短的器樂曲子,主要是單純詮釋Maqam解構而作,因此不會進行任何的轉調。也常見於大型組曲的開頭,做為全曲的引路段落。

 

Qasida ─ 以古典阿拉伯詩為詞的歌唱曲式,內容包括了愛、死亡等,主要是歌手搭配Takht伴奏。通常是簡單的節奏,多數是Wahdah。

 

muwashahat ─ 安達魯西亞地區發展出來的一種相當迷人的音樂風格,傳統上以合唱團搭配獨唱者以及Takht。通常是以較複雜的節奏與旋律來作曲,歌詞內容大多是講愛。

 

Sama’i ─ 古典中東音樂中最具代表性的迴旋曲式,以Sama’iThaqil這個十拍子的iqa寫出4段變奏段落與主段落,在第4個變奏段落時會跳脫十拍子,以五、三或七拍或九拍為轉折。

 

Bashraf ─ 迴旋曲式,由4段變奏段落與主段落構成,一般使用很長的iqa作曲如28…‑4、93…‑4,通常是做為一個音樂會的開場曲。

 

Maqtu’ah Musiqiyya ─ 由比Takht大的樂團來演奏的器樂曲。由數段各自獨立的旋律段組成,旋律的發展由於不太重複而較為複雜,中間可能還包括了速度與節奏的不同變化。代表曲像Thikrayati、Touta等。

 

Tarab ─ 阿拉伯音樂中最重要的靈魂,一種相當複雜的情緒表現。當演奏或演唱者全神投注情緒在音樂中,無論是悲是喜,而感染了聆賞者,就叫Tarab。在一場阿拉伯音樂的演出中,常會聽到聽眾在曲子之中獨奏樂句段落間狂熱鼓掌叫好,或發出讚嘆聲,那不是失禮,反而是一種崇敬的表現,因為感受到了Tarab而給予演出者的一種回饋。

 

伊斯蘭自7世紀建立以來已歷經了一千四百多年,所締造出來的文明相當多元。伊斯蘭世界的音樂內涵的複雜,非一般人所能輕易理解,因為這世界包含相當多的文化與民族。一般人常誤以為阿拉伯的音樂就是伊斯蘭音樂的代表,其實並不然。雖然伊斯蘭是由阿拉伯的先知穆罕默德所提倡,並由阿拉伯人傳播出去的,但經過長時間,很多不同的民族加入了這個伊斯蘭溫瑪(Ummah,社群)而使得其文化多采多姿,伊斯蘭世界的音樂就是明例。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