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畫鐘測驗」與失智症篩檢

101/06/20 瀏覽次數 23031
失智症是一種「症候群」,例如阿茲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腦中風、營養失調、腦腫瘤及內分泌問題都有可能造成心智功能衰退,像記憶減退,計算、思考、語言功能退化等,一旦發病,對家庭會造成很大的衝擊與負擔。

但失智症依然有治療的可能性,中研院蔡立慧院士便曾透過動物研究,證明有阿茲海默氏症狀的實驗老鼠,只要給予適當的「外在環境刺激」,像提供很多不同種類、材質的玩具給實驗老鼠玩耍,老鼠就有機會恢復發病前的正常狀態。因此,早期發現失智症徵候非常重要,科學界也就投入不少心力在早期篩檢研究上,企圖藉由早期介入給予環境刺激的方式,減輕失智症症狀。

科學界已開發出許多早期篩檢工具,其中一種很容易操作的「畫鐘」測驗(clock drawing test, CDT),原本是用來評估腦傷病人的認知功能,近來也用於失智症評估。國外文獻指出,它能夠在認知功能正常的老人群體中,分辨出非常輕微的阿茲海默氏症病人。但是,長庚大學護理研究所的邱逸榛教授並不滿足於這樣的成果,她認為,CDT 要能分辨出「疑似失智」的病人才是關鍵,而不是等到「輕微」阿茲海默氏症狀出現時才予以治療。

典型的 CDT 操作方法,是要求病患畫出一個有「長短針時間顯示的時鐘」,醫師可藉由病患畫的時鐘外框型態、指針是否有長短、數字的排列、長短針是否交合於圓心等狀況,再依據一個「可量化的評估標準」判斷病人有何種認知功能障礙。例如,當病患在時鐘上不斷重複寫出數字1而停不下來時,可以推斷患者有失智症擴散性退化的現象,大腦中負責「停止」動作的機能受到了影響。

邱逸榛教授比較了 116 位老人的 CDT 表現,把其中 40 位認知功能正常的做為控制組,42 位是已經確診的阿茲海默氏症病人,剩下的 34 位是透過其他複雜方法篩檢出來的「疑似失智」病人,尚未確診是否是阿茲海默氏症或其他類型的失智症。藉由對這群老人施以 CDT 測驗,邱逸榛教授便可以評估有著「簡單、容易施測」優點的 CDT,是否能夠篩檢出「疑似失智」的病人。

研究結果發現,CDT 能區分出一般老人及確診的阿茲海默氏症病患,但還不能敏感地辨認出疑似失智症的老人。也就是說,CDT 可以用來篩檢疑似失智的病人,但容易發生錯誤,無法順利找出所有疑似失智的病人。

邱教授的研究結果已發表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她指出,若使用 CDT 做早期失智症初步篩檢,還需要搭配其他神經心理測量工具,才能有效提升 CDT 對疑似失智病人的偵測能力。然而,鑑於 CDT 是個簡單、方便快速的方法,邱教授也指出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例如研究 CDT 的各種不同的「評量標準」,甚至改良既有的評量方法,也許可以進一步提升 CDT 對早期疑似失智症患者的偵測能力。
OPEN
回頂部